中國日報網
    用戶名 密碼 注冊
    中國日報

    拉薩八一農場建場60年巡禮

    2012-07-30 09:15:54 來源:西藏日報
    打印文章   發送給我好友
    免費訂閱30天China Daily雙語新聞手機報:移動用戶編輯短信CD至106580009009

    一部奮斗史 一首進行曲

    ——拉薩八一農場建場60年巡禮

    題記:興許,人們無法準確銘記時間;興許,人們不能具體復原歷史;興許,人們難以詳細重現榮耀。然而,八一農場的六十載歲月是不能忽略的記憶,懷念是對創造美好新生活的先驅們的禮敬,感激是對人類偉大創造性的頌揚。八一農場發展歷程是一首精彩、激揚、奮進的贊歌,值得人們久久聆聽回味……

    人們難以想象,1952年八一農場成立之初在拉薩西郊(當時的洛堆林卡)開荒年代的工作區范圍東起今堆龍德慶縣,西至德吉路,北抵二環路拉魯濕地,南臨拉薩河,墾荒面積達2300多畝,農、林、牧業發展鼎盛時期下轄5個分場,耕地6600多畝。

    人們難以想象,在這片曾經亂石叢生的荒地上,歷經一代又一代八一農場人的辛勤耕耘,撒播一粒粒種子,收獲一頃頃良田,如今蔬菜、糧食、飼草、林木等多種作物全面覆蓋,生產景象生機勃勃。

    在這片八一農場人辛勤耕耘的土壤上,在收獲碩果的同時,孕育了一種西藏人薪火相傳的精神——“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

    今年是拉薩市八一農場成立60周年。這是開拓創新的60年,見證西藏變化的60年,跨越發展的60年。崢嶸歲月,八一農場人以如椽之筆書寫了一幕幕激揚的人生。當年的人和事、血與汗,當年那在灼熱陽光下閃爍光芒的鎬頭、風雪里結出冰凌的發絲、泥水中沾污帶垢的雙腳、麥浪里罡風吹不散的笑顏,凝固成歷史長河中一枚枚光耀的勛章。

    夏日的清晨,空氣濕潤清新。原十八軍五十二師戰士,82歲的王學貴和妻子白吉牽手散步在拉薩河畔的小路上。這里曾經是他們并肩戰斗共同開墾的土地。

    “進軍西藏、不吃地方、屯墾戍邊、寓兵于民”,這是中央對進藏部隊的要求。那時的拉薩西郊有一片荒灘,叫做洛堆林卡。這里一半是黃沙,一半是荊棘。當地人沒人相信這里能夠長出莊稼。經過認真研究,進藏部隊打算買下這片荒地,開墾種植,供給部隊日常的食物需求。

    年逾耄耋的王學貴老人精神矍鑠地接受本報記者采訪,追憶往昔墾荒時的激情歲月,聲音朗朗:“當年建設西藏?。”Pl邊疆??!那怎么能不高興呢,當然高興了!”當時,農具缺乏,通往內地的運輸線路常年中斷。時任西藏軍區政委的譚冠三向中央匯報后,中央批準從印度購買了一批用于開荒的十字鎬,成為新中國與印度的第一次邊境貿易。

    經過進藏部隊2100多人的奮戰,僅用17天,成功開荒2300畝。從此以后,這片土地有了名字“西藏軍區八一農場”?!澳悄昵锾?,看到蘿卜、白菜、土豆從地里‘胖乎乎’地鉆出地面時,戰士們真是樂開了懷?!碑斈杲夥跑姺N植的蔬菜產量,創下當時西藏蔬菜產量的歷史最高水平。1953年的秋收時節,拉薩的貴族和群眾紛紛涌入八一農場參觀,贊嘆眼前的奇跡。此時,譚冠三將軍又發出了長期建藏的號召。

    糧食、蔬菜、農畜產品等物資保障了駐藏部隊食物需求的同時,更有很大一部分進入了拉薩的尋常百姓家,極大地鼓舞了駐藏部隊長期建藏的勇氣和信心。八一農場的成功經驗也同時為封閉的西藏引入了更多的蔬果品種,逐漸成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拉薩市民菜籃子供應的一大來源。

    1985年,一生為西藏建設殫精竭慮的譚冠三將軍在成都病逝,次年,依照他的遺愿,這位八一農場創始人的骨灰被安葬在拉薩原八一農場蘋果園里。今天,一代又一代的八一農場人常常會來到這里,清掃墓冢,敬獻鮮花,人們表達著對第一代西藏建設者的深切緬懷。八一農場人對這片土地的眷戀正如王學貴老人所言:“生在八一,死在八一,除此而外,沒什么是不能接受的。”

    1978年,西藏成立自治區農墾廳,八一農場由部隊轉為農墾廳領導。1978年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為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思想等多個層面重新確定了發展的方向,是中國現代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此時的拉薩與全國其他省區一樣,正滿懷活力,準備從羈絆中邁出,各行各業呈現出破繭重生的朝氣。而此時,已交由西藏自治區農墾廳管理的八一農場卻因長期受計劃經濟影響,經營狀況陷入了低谷。原拉薩八一農場場長王承杰說:“當時八一農場虧損很大,工資都發不下去?!?/p>

    唯有跟上全國改革大潮的步伐才有出路。王承杰說:“1984年11月,自治區農墾廳開的黨組擴大會議,提名由我來當場長。當時自治區農墾廳提出一個改革思路,宣布成立家庭農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落實以后,我們在八十年代末就沒有虧損過。他們收入多少,應得多少,我們都兌現。這是他們的光榮。收入高的,我們在年底總結表彰。1992年的時候,我們盈利了54萬多元?!?/p>

    1985年,農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率先承包土地的農場職工瓊達承包了48畝地,但是因為種植條件還不夠完善,不管是機械還是管理方面都制約了產量的提高,每畝產量只有300斤左右?!昂髞砉軈^領導實行土地改造,經過施肥、灌溉等措施,使產量得到了顯著的提升?!杯傔_說現在每天都會到自己的蔬菜大棚精心料理。

    八一農場人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成果。大佛島分場場長齊運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前的生產模式是比較傳統和落后的,是集體性質的,種植的品種比較單一,生產設備也比較落后,年生產每畝在300至500斤左右。當時的青稞價格每斤4角錢左右。

    如今八一農場立足第一產業,以科技為主導建設高效農業,農場職工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蔡公堂分場是西藏綠色環保蔬菜基地的示范點,逐步改造成高效節能溫室,主要發展的是精品蔬菜和無公害蔬菜。如今,蔡公堂分場生產的蔬菜、花卉占據了拉薩市市場一定份額。職工告別了過去六七十年代的平房,搬進了現在寬敞明亮的樓房里,大大地改善了農場職工的住房條件。

    如今,拉薩市八一農場干部職工眾志成城,在西藏建設發展新時期一絲不茍地踐行著“老西藏精神”,創造出驕人的業績。2011年,八一農場實現銷售收入2329.22萬元;實現利潤256.27萬元;上繳稅金292.69萬元;國有資本稅后利潤217.83萬元;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達100.7%。實現糧油總產1.2萬公斤,蔬菜總產412.09萬公斤。目前,農場資產總額達到23605萬元,固定資產5988萬元,職工收入得到不斷提高。

    八一農場場長毛玉軍說:“八一農場已經走過了60年的光輝歷程,今后工作的主要思路,第一要強化第一產業,利用科學發展觀的思想來指導我們的工作。第二要做大做強第三產業,要充分利用八一農場現有的資源和地理優勢,招商引資,創造經濟增長點。第三是我們領導班子要進一步做好改善民生工作,我們全場有1000多人,300多名職工,我們要為他們多辦好事,多辦實事?!?/p>

    來源:西藏日報 編輯:鄧京荊

     
     
     

    精彩熱圖

     
     

    焦點圖片

    北京龍潭冰雪嘉年華吸引游客

    北京:都市白領業余選修柔道

    國家手語和盲文規范化行動計劃在京啟動

    吉林查干湖冬捕“頭魚”拍出78萬元天價

    精彩熱圖

    中國日報一周圖片精選:12月19日—25日

    北京:數十圣誕老人現身王府井 市民感受圣誕氣氛(組圖)

    深圳滑坡首名幸存者田澤明與家人見面

    巨型“圣誕老人”亮相湖南石牛寨玻璃橋

     
    欧美日本道中文高清| 欧美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高清 | 日本免费在线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制服丝袜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精品国产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彩中文乱码AV|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亚洲综合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亚洲av无码不卡| 乱人伦中文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H肉动漫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下载蜜桃|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高清中文字幕| 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日韩国产成人无码av毛片 | 中文字幕无码av激情不卡久久|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国产精成人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 日韩电影无码A不卡|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无码|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无码 | 久久无码国产专区精品|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久不卡| 国产 日韩 中文字幕 制服| 亚洲精品无码99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日韩视频无码日韩视频又2021|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AV| 亚洲av无码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色欲香天天综合网无码| 中文字幕aⅴ人妻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 а天堂中文在线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