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趟列車上 共享成果
不久前,川藏鐵路拉薩至林芝段獲得國家批復,而今年8月,拉薩至日喀則鐵路正式通車。
緊鄰拉薩火車站的柳梧村村委會主任次旦平措說:“青藏鐵路開通后,村里人爭相跑起火車站的客貨運業務,還成立了車隊,去年車隊收入超過5000萬元,戶均增收20多萬元。”
柳梧村吃上“鐵路飯”,林芝地區的群眾卻靠傳統技藝的“新生”過上好日子。2012年以來,當地政府實施傳統工藝文化傳承與發展綜合項目。如今,依托珞巴族傳統編織技藝制作的圍巾、金東藏紙做的筆記本、門巴族竹編等,成功進入北京等內地市場,村民月增收數千元。
為了讓各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西藏堅持每年為群眾辦好“十件實事”,城鄉居民幸福指數不斷提高。色拉寺僧人格桑羅布說:“現在僧眾有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還有免費體檢,過得很幸福。”
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說:“以后還要根據發展帶來的成果,讓大家享受更多的好處。”
同一個家園中 心靈相依
清政府駐藏大臣衙門遺址開門迎客,《文成公主》大型實景劇傳頌千年藏漢情,新舊西藏對比教育揭露封建農奴制的悲慘,紀念江孜抗英110周年增強反分裂意識……去年以來,西藏不斷創新載體,增強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
西藏大學歷史系學生歐珠參觀清政府駐藏大臣衙門遺址后說:“看了展覽,我更加真切地體會到,西藏是偉大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民族團結的道路上,還有外來的力量,他們就是援藏干部。馬新明,第六、第七批援藏干部,自踏上雪域高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用實際行動譜寫維護民族團結的佳話。今年9月,在他牽頭策劃下,CBA(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首次走進西藏,王治郅等運動員緊緊拉著西藏自治區福利院兒童的手入場,全場4000多名觀眾起立,面向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高唱國歌,場面震撼。
在西藏,高校是民族團結的重要陣地。“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我們要通過課堂,讓各族學生了解各民族共同創造的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把校園建成民族團結進步的典范。”西藏大學校長普布次仁說。
同一個家園,同一個夢想。當冬日的陽光灑滿高原各個角落,清新的空氣親吻各族群眾的臉龐,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已成為西藏自治區民族關系的主旋律,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已成為各族人民的堅定意志,反對分裂、維護穩定、加強團結、促進發展已成為各族人民的共同行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