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的城市建設(布達拉宮廣場一帶)。資料圖片
生活在拉薩,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喜歡在夕陽西下時漫步在布達拉宮廣場。華燈初上時漸漸走遠的喧囂,漸漸走近的夜的靜謐,總讓人對這個城市心生眷戀。這眷戀淡淡的,卻又濃濃的,從心底氤氳開來,飄浮到空氣中,沾滿人們的歡笑低語,繚繞成布達拉宮的輪廓,直至如水的月光潑灑下來,如夢如幻,如癡如醉。如果說人間有天堂,我想應該就是這樣的。
如今奔跑在廣場上的孩子不會想到,在上世紀50年代,拉薩還只是一個面積不足3平方公里的小城,上世紀60年代,布達拉宮廣場還是拉薩高原馬車運輸生產合作組建設的生產材料基地。
幾十年來,布達拉宮廣場進行了四次擴建,越建越美,越建越風姿綽約。廣場的今昔,是拉薩今昔的高度濃縮,而拉薩的巨變,又何嘗不是整個西藏從滿目瘡痍到繁榮發展這一驚人變化的折射呢!
為了這一天, 從上世紀50年代,中國共產黨就開始了和平解放西藏、建設西藏的偉大進程,開始了在高原廢除比歐洲中世紀封建制度更腐朽、更殘酷的農奴制度的進程,邁上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西藏的偉大征程。
從和平解放西藏到開展民主改革的八年里,人民群眾看了八年,比了八年,對封建農奴制的腐朽和反動認識得更加清楚,對黨領導下的各族干部和人民解放軍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的言行感受至深。他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砥礪前行,成就了今天的豐功偉績,廣大農奴通過土地改革獲得了新生,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開始嶄新的生活。
60多年來,西藏歷經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區成立和改革開放,開啟了中華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新征程。6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人以其超卓的智慧、魄力和勇氣,以其務實的態度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在短短幾十年時間里將極其落后的高原,建設成為一個極具發展潛力的地區,這就是人間的奇跡。
今天的西藏,政通人和,百業俱興。2013年,西藏生產總值實現808億元,同比增長12.1%,比全國平均水平高4.4個百分點,增速在全國和西部十二省中均排名第三;農牧民人均純收入6578元,增長15%,增速排名全國第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萬元,同比增長11.1%,比全國平均增速高1.4個百分點,增速首次在全國排名第一。
這樣的數字,是對前輩所做成績的肯定,作為一個西藏人我為此感到自豪,更有了一份深沉的愛,是的,我愛這片高原,我深深的懂得這片高原的歷史,懂得它經歷過的每一分痛,每一分撕裂,每一分絕望掙扎的苦。我無比珍惜今天,因為這是我和這片土地共同擁有的生命歷程。我愿意參與它的建設,見證它的成長。我熱烈期盼著這片高原的明天,憧憬著它將經濟、社會、民生各方面的發展推進到與海拔一樣受世人矚目的高度,翹首盼望這由藍天、白云、萬水千山組成的畫卷填滿高原人的富足、歡笑和幸福。(自治區紀委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