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牛”在何處
我是一輛校車,長得和我的美國同胞很像。我有一個1.4米長的鼻子,德清縣政府花40萬元將我買了過來,同來的還有我的9個孿生兄弟。聽說過不了幾天,我們就要出任務了。我們完全按照美式校車標準被制造出來,不論是外型抑或性能,都以安全為第一要素。在美國,校車的安全系數是家庭轎車和公共汽車的40倍,到底“牛”在哪里,讓我來告訴你。
車頭更長車頭向前凸出了1.4米左右,這增加車前部碰撞時的緩沖區和變形吸能區。發動機設置在車前方,萬一發動機著火也不會傷及車身。
底盤更高底盤超過1米,在與普通小車碰撞時基本不會直接傷害乘客。一般轎車前端及輕型客貨車底盤大梁離地高度都小于1米,這樣在側面沖突情況下,主受力點在地板下方,能最大程度保障學生安全。
信號更清晰采用醒目的黃漆和反光板,配備停車信號臂,孩子上下車時像交通信號燈一樣閃爍,裝有下車護欄。
逃生更易除前后車門外,車廂頂部還設有兩個逃生出口。車窗上部的玻璃也可以推拉,用隨車配置的小鐵錘可以將其敲碎逃生。前后車門在發生事故的情況下可以用緊急按鈕打開。
設計更精車內護欄全部軟化設計,傳統座椅后面的小拉手全都取消,車前面的護欄也抬高。配置專用學童座椅,每個座位上均裝有安全帶。座位及扶手的尺寸均按照孩子的高度和尺寸來設計。裝有全景倒車鏡,所有死角均可照到,因為學童個子較小,一旦開車或轉向時沒有看到很危險。
美國校車小歷史
美國校車的發展歷史可追溯到19世紀末在鄉村地區出現的專門接送學生的車輛。到1910年,已有30個州不同程度地實施了學生交通計劃。1927年,藍鳥公共汽車公司的創始人制造了美國第一輛校車。此后,校車得到不斷發展。目前,美國每年有450000輛校車,運送約2500萬學生上、下學,每年行程40億英里,形成了較大規模的校車運輸網絡,校車也是美國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在美國,形成了由聯邦、州以及地方政府三級共同管理的校車服務機制。
校車特權的背后
美國對校車的重視程度可謂是登峰造極。向來對“特權”現象嗤之以鼻的美國人,唯獨為校車大開“綠燈”。
在美國,所有校車實行統一的標志,即黃色車身加黑色大塊條紋,并噴以“School Bus”的醒目字樣。按照美國交通規則,校車的路權可謂至高無上,其“待遇”與警車、救護車、消防車是一樣的,甚至優于救護車和消防車。一旦校車司機將“STOP”的指示牌打開,后面所有的車,無論幾個車道,都必須停下來,即使總統座駕也不能通過。如果你看到校車旁邊沒有車,想繞過去,一旦被警察抓住,重罰是不可避免的。在全美國50個州,都有同樣的一條交通規則:超越正在停靠和上下學生的校車是最嚴重的交通違法行為之一。此外,所有車輛在經過有“School Zone”的標志區域時,必須減速,當“School Zone”標志上的黃燈開始閃爍時,所有車輛的時速不得超過15英里。
在美國考駕照時,遇到考區范圍內有學校的,大家都會繃緊神經,因為稍一疏忽,考試就有可能被廢了。有駕照的更不敢越雷池半步,一般駕駛人每年度記12點,而營運性大客車駕駛人每五年僅為8個點,一旦記滿8個點就要吊銷駕照。開校車的,則4年內不得有3次以上的違規記錄。
這些看起來有點保護得過頭了的條款背后,有一個理念貫穿始終:孩子的生命安全超過一切最有價值的財富!這句話,用紅色大號字體印在田納西州的《駕駛員手冊》上。
可以看出,美國的校車,在硬件設計上,安全度是普通高級轎車的40倍,但其無與倫比的安全度,更來自其運行的文化軟環境。其實,不唯獨校車,被稱為“車輪上國家”的美國人,對汽車與人的關系領悟得頗有心得,汽車是服務于人的,所以它首先必須學會尊重人類,尊重生命。也因為,當效率與安全發生沖突時,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
再說回到校車上來,中國客車網記者不久前專訪國內一客車企業高管,該高管說:“對于我國校車市場的未來,我深表擔憂!因為我們缺乏相應的文化,目前很多學校用的是報廢車,有的租黑車,有的校車司機責任意識不強,還有的校車嚴重超載……據調查,我國每年有超過1.8萬名14歲以下兒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兒童因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是歐洲的2.5倍、美國的2.6倍。”我國在校車領域與歐美國家的差距,不僅僅是車輛本身,更重要的是文化。
長鼻子校車是一種符號,而符號背后的理念與文化制度,或許是人們更為關心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10年7月1日,我國第一部校車法規實施,揭開了中國校車發展征程,宇通、一汽、恒通、黃海等企業紛紛行動研發了符合國際標準的新校車。這些新車最初只被小部分貴族學校所選購,但如今,它們卻開進了浙江的鄉間小路,開進了民工學校,畢竟,更多的希望上路了。
來源:浙江在線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