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肩周炎按不同的發病部位及病理變化可分成四大類。
①肩周滑液囊病變:包括滑囊的滲出性炎癥、粘連、閉塞及鈣質沉積等病理變化。可累及肩峰下滑囊或三角肌下滑囊、喙突表面的滑囊等。[1]
②盂肱關節腔病變:“凍結肩或繼發性粘連性關節攣縮癥”早期均可有腔內的纖維素樣滲出,晚期出現關節腔粘連、容量縮小。
③肌腱、腱鞘的退化性病變: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及腱鞘炎、岡上肌腱炎(疼痛弧綜合征)、鈣化性肌腱炎、肩袖斷裂及部分斷裂、撞擊綜合征等。
④其他肩周圍病變:如喙突炎、肩纖維組織炎、肩胛上神經卡壓征、肩鎖關節病變等。
(3)分型:不同肩周炎患者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病情有輕重之分。
①輕型:肩部酸痛,夜間不影響睡眠,肩關節功能活動輕度受限,前屈后伸正常。
②中型:肩部疼痛較重,可影響夜間睡眠,個別體位可引起劇烈疼痛,肩關節功能活動中度受限。
③重型:肩部疼痛嚴重,夜間影響睡眠,多個體位均可引起劇烈疼痛,活動受限,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
治療方法
中醫綜合方法
1.中藥以祛風散寒、解痙通絡,活血化淤為目的的。
2.拔罐 拔罐治療肩周炎常選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貞、天宗等穴位。每次選兩個穴位,交替使用。
3.刮痧 刮痧治療肩周炎常選用的經絡有:手臂外側的肺經、大腸經。 每周可刮1~2次。
4.針灸 針灸治療肩周炎常選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貞、大椎、曲池、外關、腕骨等穴位。選用1~1.5寸針灸針,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膚,刺入穴位,留針20~30分鐘。每日1次。兩周為1療程。
5.理療 選用鎮痛安眠枕或超短波等高頻電磁療法,每日1次,10天為1療程。可起到消炎、鎮痛、解痙、改善血液循環、松弛肌肉的作用。
6.功能鍛煉 功能鍛煉對肩周炎的患者來說十分重要。“醫三分練七分”,應 鼓勵患者多做肩關節的運動,特別是適當做大幅度的運動,對預防肩關節的粘連,肩部軟組織的拘緊、攣縮,大有好處。
食療藥膳
1.取追骨風30克,酒60克。追骨風入酒內浸泡5日。分數次內服。
2.用老生姜1000克,蔥子500克,甜酒250克。將二味藥搗爛后,炒熱,敷痛處。
3.取生姜500克,大蔥根50克,花椒250克,小茴香100克,白酒150克。先把生姜和蔥根切碎,搗成泥漿,小茴香和花椒搗成面,然后將四味混在一起攪勻,置于鐵鍋中用文火炒熱,加白酒攪和,再裝入紗布袋中,敷于患處。溫度以能耐受為度,上蓋毛巾,再蓋上棉被,使之發汗。第二天藥袋用鍋炒熱繼續用,不必換藥,此藥袋可加酒。每晚1次,堅持治療,定有療效。連服1個月見效,一般需服81天。
蛇肉湯:烏蛇肉、胡椒、生姜、食鹽各適量,燉湯,肉湯同食,日2次。具有補虛、祛風、散寒之效。適用于肩周炎晚期而體虛、風濕阻絡者。
川烏粥:生川烏頭約5g,粳米50g,姜汁約10滴蜂蜜適量。把川烏頭搗碎,研為極細粉末。先煮粳米,粥快成時加入川烏末,改用小火慢煎,待熟后加入姜汁及蜂蜜,攪勻,稍煮即可。具有祛散寒濕、通利關節、溫經止痛之效。適用于肩周炎風濕寒侵襲所致者.
白芍桃仁粥:白芍20g,桃仁15g,粳米60g。先將白芍水煎取液,約500ml;再把桃仁去皮尖,搗爛如泥,加水研汁,去渣;用二味汁液同粳米煮為稀粥,即可食用。具有養血化瘀、通絡止痛之效。適用于肩周炎晚期瘀血阻絡者。
桑枝雞湯:老桑枝60g,老母雞1只,鹽少許。將桑枝切成小段,與雞共煮至爛熟湯濃即成,加鹽調味,飲湯吃肉。具有祛風濕、通經絡、補氣血之效。適用于肩周炎慢性期而體虛風濕阻絡者。
功能鍛煉
目前,對肩周炎的治療,多數學者認為,服用止痛藥物只能治標,暫時緩解癥狀,停藥后多數會復發。若患者能堅持功能鍛煉,預后相當不錯。
以下介紹八個肩關節功能鍛煉的動作。
1.前后擺動練習:軀體前屈(即彎腰),上肢下垂,盡量放松肩關節周圍的肌肉和韌帶,然后做前后擺動練習,幅度可逐漸加大,作30~50次。此時記錄擺動時間,然后挺直腰,稍作休息。休息后再做持重物(0.5~2公斤)下垂擺動練習,做同樣時間的前后擺動(30~50次),以不產生疼痛或不誘發肌肉痙攣為宜。開始時,所持的重物不宜太重。可以先用0.5公斤,再逐步添加到1公斤,慢慢再添加到2公斤。
2.回旋畫圈運動 患者彎腰垂臂,甩動患臂,以肩為中心,做由里向外,或由外向里的畫圈運動,用臂的甩動帶動肩關節活動。幅度由小到大,反復作30~50次。
3.正身雙手爬墻患者面向墻壁站立,雙手上抬,扶于墻上,用雙側的手指沿墻緩緩向上爬動,使雙側上肢盡量高舉,達到最大限度時,在墻上作一記號,然后再徐徐向下返回原處。反復進行,逐漸增加高度。
4.側身單手爬墻患者側向墻壁站立,用患側的手指沿墻緩緩向上爬動,使上肢盡量高舉,到最大限度,在墻上作一記號,然后再徐徐向下回原處,反復進行,逐漸增加高度。
5和6.肩內收及外展患者仰臥位,兩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頭后部(枕部),先使兩肘盡量內收,然后再盡量外展。
7.拉滑車
8.梳頭--患者站立或仰臥均可,患側肘屈曲,作梳頭動作。
請患者注意,以上八種動作不必每次都做完,可以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選擇交替鍛煉,每天3--5次,一般每個動作做30次左右,多者不限,只要持之以恒,對肩周炎的防治會大有益處。 另外,再介紹防治肩周炎的運動鍛煉,供患者參考:
1.屈肘甩手--患者背部靠墻站立,或仰臥在床上,上臂貼身、屈肘,以肘點作為支點,進行外旋活動。
2.手指爬墻--患者面對墻壁站立,用患側手指沿墻緩緩向上爬動,使上肢盡量高舉,到最大限度,在墻上作一記號,然后再徐徐向下回原處,反復進行,逐漸增加高度。
3.體后拉手--患者自然站立,在患側上肢內旋并向后伸的姿勢下,健側手拉患側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側并向上牽拉。
4.展臂站立--患者上肢自然下垂,雙臂伸直,手心向下緩緩外展,向上用力抬起,到最大限度后停10分鐘,然后回原處,反復進行。
5.后伸摸棘--患者自然站立,在患側上肢內旋并向后伸的姿勢下,屈肘、屈腕,中指指腹觸摸脊柱棘突,由下逐漸向上至最大限度后呆住不動,2分鐘后再緩緩向下回原處,反復進行,逐漸增加高度。
6.梳頭--患者站立或仰臥均可,患側肘屈曲,前臂向前向上并旋前(掌心向上),盡量用肘部擦額部,即擦汗動作。
7.頭枕雙手--患者仰臥位,兩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頭后部(枕部),先使兩肘盡量內收,然后再盡量外展。
8.旋肩--患者站立,患肢自然下垂,肘部伸直,患臂由前向上向后劃圈,幅度由小到大,反復數遍。
運動療法
下面為肩周炎患者介紹幾種簡便易行的運動療法:徒手體操:做肩關節三個軸向活動,用健肢帶動患肢進行各種練習。
器械體操:利用體操棒、啞鈴、吊環、滑輪、爬肩梯、拉力器、肩關節綜合練習器等進行鍛煉。注意:應在無痛范圍內活動,因為疼痛可反射性地引起或加重肌痙攣,從而影響功能恢復。每次活動以不引起疼痛加重為宜。反之則提示活動過度或出現了新的損傷,宜隨時調整運動量。
下垂擺動練習:軀體前屈,使肩關節周圍肌腱放松,然后做內外、前后、繞臂擺動練習,幅度可逐漸加大,直至手指出現發脹或麻木為止。此時記錄擺動時間,然后直腰稍做休息放松,再做持重(1~2公斤)下垂擺動,做同樣時間的前后、內外、環繞擺動(30~50次),以不產生疼痛或不誘發肌肉痙攣為宜。也可在俯臥位下進行,即將患肩垂于床外,然后做放松擺動或提重物擺動練習。
點穴按摩與被動運動:肩部按摩能達到改善血液循環、減輕肌痙攣和松解關節粘連的作用。按摩配合被動活動,可增大肩關節的活動范圍。
但手法一定要輕柔,以免癥狀加重。
一般先在肩部施以推、揉、滾等手法,以放松肌肉,緩解痙攣。再拿或按肩井、肩骨禺、肩貞、中府、天宗等穴。用推按理筋法,彈撥肱二頭肌肌腱、肱三頭肌長頭及胸大肌止點。在做肩關節的抖動,同時做肩關節各方向輕巧的被動運動,逐漸擴大活動范圍,最后以搓、抹等手法結束按摩。
康復療法
1.急性期或早期最好對病肩采取一些固定和鎮痛的措施,以解除病人疼痛,如用三角巾懸吊,并對病肩做熱敷、理療或封閉等治療。
2.慢性期主要表現為肩關節功能障礙。這時以功能鍛煉和按摩為主,配合理療進行治療。肩周炎康復治療的方法主要是醫療體操。
(l)體操練習:雙手握住體操棒,在體前,手臂伸直,然后反復用力向上舉,盡量向頭后部延伸;在體后,雙手握棒,用力向上舉。
(2)手指爬墻練習:側面或前面站立,抬起患炎側的前臂,以食指和中指貼墻,然后沿墻向上慢慢作爬墻式運動。
(3)患側手臂上舉,反復摸后腦勺;病側手于體后,上抬摸背部。如果患側手臂活動不便,可用健側手幫助患側手上抬。
臨床表現與診斷方法
肩周炎
本病女性多于男性,左側多于右側,亦可兩側先后發病。多為中、老年患病。 逐漸出現肩部某一處痛,與動作、姿勢有明顯關系。隨病程延長,疼痛范圍擴大,并牽涉到上臂中段,同時伴肩關節活動受限。如欲增大活動范圍,則有劇烈銳痛發生。嚴重時患肢不能梳頭、洗面和扣腰帶。夜間因翻身移動肩部而痛醒。病人初期尚能指出疼痛點,后期范圍擴大,感覺疼痛來于肱骨。肩周炎的患者主要有以下的一些表現:
肩部疼痛
起初時肩部呈陣發性疼痛,多數為慢性發作,以后疼痛逐漸加劇或頓痛,或刀割樣痛,且呈持續性,氣候變化或勞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頸項及上肢(特別是肘部)擴散,當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牽拉時,常可引起撕裂樣劇痛,肩痛晝輕夜重為本病一大特點,多數患者常訴說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側側臥,此種情況因血虛而致者更為明顯;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則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
肩關節活動受限
肩關節向各方向活動均可受限,以外展、上舉、內外旋更為明顯,隨著病情進展,由于長期廢用引起關節囊及肩周軟組織的粘連,肌力逐漸下降,加上喙肱韌帶固定于縮短的內旋位等因素,使肩關節各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當肩關節外展時出現典型的“扛肩”現象,特別是梳頭、穿衣、洗臉、叉腰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嚴重時肘關節功能也可受影響,屈肘時手不能摸到同側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時不能完成屈肘動作。
怕冷
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終年用棉墊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風。
壓痛
多數患者在肩關節周圍可觸到明顯的壓痛點,壓痛點多在肱二頭肌長頭腱溝。肩峰下滑囊、喙突、岡上肌附著點等處。
肌肉痙攣與萎縮
三角肌、岡上肌等肩周圍肌肉早期可出現痙攣,晚期可發生廢用性肌萎縮,出現肩峰突起,上舉不便,后彎不利等典型癥狀,此時疼痛癥狀反而減輕。三角肌有輕度萎縮,斜方肌痙攣。崗上肌腱、肱二頭肌長、短頭肌腱及三角肌前、后緣均可有明顯壓痛。肩關節以外展、外旋、后伸受限最明顯,少數人內收、內旋亦受限,但前屈受限較少。
X線及化驗室檢查
常規攝片,大多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見骨質疏松,但無骨質破壞,可在肩峰下見到鈣化陰影。實驗室檢查多正常。年齡較大或病程較長者,X線平片可見到肩部骨質疏松,或崗上肌腱、肩峰下滑囊鈣化征。
預防需知事項
1.加強體育鍛煉是預防和治療肩周炎的有效方法,但貴在堅持。如果不堅持鍛煉,不堅持做康復治療,則肩關節的功能難以恢復正常。
2.營養不良可導致體質虛弱,而體質虛弱又常導致肩周炎。如果營養補充得比較充分,加上適當鍛煉,肩周炎常可不藥而愈。
3.受涼常是肩周炎的誘發因素,因此,為了預防肩周炎,中老年人應重視保暖防寒,勿使肩部受涼。一旦著涼也要及時治療,切忌拖延不治。
4.加強肩關節肌肉的鍛煉可以預防和延緩肩周炎的發生和發展。據調查,肩關節肌肉發達,力量大的人群中,肩周炎發作的幾率下降了很多,所以,肩關節周圍韌帶,肌肉的鍛煉強大,對于肩周炎的治療恢復有著重要的意義。
預防措施
頸肩綜合癥的預防措施是:
1.掌握正確的坐姿和手部姿勢。大腿與腰,大腿與小腿應保持90度彎曲;上臂和前臂彎曲的弧度要保持在70-135度;手腕和前臂呈一條直線,避免工作時手腕過度彎曲緊張。
2.盡量避免長時間操作電腦。如果你的工作離不開電腦,那么要做到每小時休息5到10分鐘,活動一下頸肩部和手腕。
3.電腦桌上鍵盤和鼠標的高度,應當稍低于你坐姿時肘部的高度。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操作電腦時對腰背、頸部肌肉和手部肌肉腱鞘等部位的損傷。
4.顯示屏比視線略低,以保證頸部血液循環通暢,減少頸肩肌肉緊張而引起的疲勞。
5.不要讓手臂懸空。有條件的話,使用手臂支撐架,可以放松肩膀的肌肉。
6.多做頸肩部活動。
頸肩綜合癥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一:雙側手心相對手指交叉然后反轉用力向下向外推出連續5次。
二:聳肩5次,然后雙手揉肩3分鐘。
三:雙側手心相對,以最大幅度緩慢分別向兩側平行分開然后合并,并伴隨頭向一側后仰,然后向另一側后仰,連續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