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檢驗
(一)血液檢查 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增高 ,白細胞計數10~20×109/L(1萬~2萬/mm3)或更高,中性粒細胞及大單核細胞增多。血清鉀、鈉、氯化物和碳酸鹽降低,血pH下降,尿素氮增加。治療前由于細胞內鉀離子外移,血清鉀可在正常范圍內,當酸中毒糾正后,鉀離子移入細胞內而出現低鉀血癥。
(二)尿檢查 少數病人尿中可有蛋白、紅白細胞及管型。
(三)病原菌檢查
1.常規鏡檢 可見粘液和少許紅、白細胞。
2.涂片染色 取糞便或早期培養物涂片作革蘭染色鏡檢,可見革蘭陰性稍彎曲的弧菌。
3.懸滴檢查 將新鮮糞便作懸滴或暗視野顯微鏡檢,可見運動活潑呈穿梭狀的弧菌。
4.制動試驗 取急性期病人的水樣糞便或堿性胨水增菌培養6小時左右的表層生長物,先作暗視野顯微鏡檢,觀察動力。如有穿梭樣運動物時,則加入01群多價血清一滴,若是01群霍亂弧菌,由于抗原抗體作用,則凝集成塊,弧菌運動即停止。如加01群血清后,不能制止運動,應再用0139血清重作試驗。
5.增菌培養 所有懷疑霍亂患者糞便,除作顯微鏡檢外,均應作增菌培養。糞便留取應在使用抗菌藥物之前,且應盡快送到實驗室作培養。增菌培養基一般用pH8.4的堿性蛋白胨水,36~37℃培養6~8小時后表面能形成菌膜。此時應進一步作分離培養,并進行動力觀察和制動試驗,這將有助于提高檢出率和早期診斷。
6.分離培養 常用慶大霉素瓊脂平皿或堿性瓊脂平板。前者為強選擇性培養基,36~37℃培養8~10小時霍亂弧菌即可長成小菌落。后者則需培養10~20小時。選擇可疑或典型菌落,應用霍亂弧菌“0”抗原的抗血清作玻片凝集試驗,若陽性即可出報告。近年來國外亦有應用霍亂毒素基因的DNA探針,作菌落雜交,可迅速鑒定出產毒01群霍亂弧菌。
7.PCR檢測 新近國外應用PCR技術來快速診斷霍亂。其中通過識別PCR產物中的霍亂弧菌毒素基因亞單位CtxA和毒素協同菌毛基因(TcpA)來區別霍亂菌株和非霍亂弧菌。然后根據TcpA基因的不同DNA序列來區別古典生物型和埃爾托生物型霍亂弧菌。4小時內可獲結果,據稱能檢出每ml堿性蛋白胨水中10條以下霍亂弧菌。
8.鑒別試驗 古典生物型、埃爾托生物型和0139型霍亂弧菌的鑒別。
實驗室檢查
常規 項目
(一)血常規及生化檢查
Wbc↑N↑Rbc↑Na+↓k+↓cl-HCO-3↓Bun↑cr↑
(二)尿常規 鏡檢 少許Rbc WBC Pro 管型
(三)糞便檢查
1、常規檢查 黏液 少許Rbc Wbc
2、涂片染色 革蘭氏陰性彎曲弧菌
3、懸滴檢查 運動活潑呈穿梭壯的弧菌
4、制動試驗 堿性胨水 6H 生長物
5、增菌培養PH8.4堿性蛋白胨水 36~37℃6 ~8H→ 菌膜→動力 制動 分離培養
6、分離培養 O抗原的抗血清作玻片凝集試驗
(四)血清免疫學檢查 抗菌抗體 抗腸毒素抗體 抗凝集素
抗體 雙 份血清滴度4倍以上升高
1、菌株的常規鑒定
對獲得的所有霍亂弧菌菌株均必須由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O1或O139群血清學分群(型);以縣(區、市)為單位的首發病例的菌株必須進行系統的生化鑒定、試管凝集試驗、生物學分型、噬菌體-生物分型、藥敏試驗等項目;其余菌株的鑒定項目由各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按實際情況確定。
2、霍亂毒素基因檢測
各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全部菌株的毒素基因(CT)檢測(按《霍亂防治手冊》第五版第82 頁的引物序列及PCR 擴增方法),不具備檢測條件的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可送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
3、菌株脈沖場凝膠電泳(PFGE)分析
PFGE 的檢測工作由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或有條件的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按PulseNet China 要求的標準方法完成。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選擇代表性菌株開展菌株的PFGE 分析。各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對當年菌株的分離和分析情況,按“霍亂菌株實驗室檢測結果匯總表”的項目進行匯總,按年逐級上報。
4、檢查
(1)直接鏡檢:
①直接涂片染色:將標本涂片,固定后用1∶10稀釋石炭酸復紅染色和革蘭氏染色,鏡檢有無典型弧菌。典型霍亂弧菌互相連接平行排列,有如“魚群”。
②懸滴標本:將標本制成懸滴,鏡檢細菌動力,最好用暗視野顯微鏡。霍亂弧菌運動活潑,呈小魚穿梭狀。
(2)分離培養:將吐瀉物直接或先經堿性胨水增菌后,接種于慶大霉素瓊脂等培養基,容易檢出霍亂弧菌。應用熒光抗體檢測糞便中霍亂弧菌,可于1~2小時內獲得結果。
(3)血清學檢查:可作血清凝集試驗。在發病第1~3日及第10~15日各取1份血清,若第2份血清的抗體效價比第1份增高4倍或4倍以上,有診斷參考價值。
(4)制動試驗——快速診斷:在急性病人的水樣便中含有大量弧菌,如懸滴檢查陽性,再滴加不含防腐劑的霍亂多價血清(使用濃度為1∶64),幾分鐘內細菌運動停止,凝集成塊即為陽性。
專家提醒
現在人們很少聽到霍亂 病例,不過該傳染病其實一直都有零散地發生,2009年江蘇有兩例零散霍亂報告,2008年有8例。
據有關專家介紹,近十多年來,江蘇的霍亂疫情一直處于散發平穩狀態,即使這一次出現了霍亂疫情,也是一個“孤立事件”,只要嚴格按照程序,完全可以妥善處置。
專家提醒,霍亂具有發病急、傳播快、波及面廣的特點。感染霍亂后,有的只有輕微腹瀉或者根本沒有癥狀,有的表現為劇烈的無痛性水樣腹瀉。感染霍亂后,如果治療不及時或不恰當,會引起嚴重脫水導致死亡。一般在6~9月份是流行高峰。對于霍亂,人群普遍容易感染,胃酸缺乏者尤其易感。[2]
疫情
案例一:2010年9月9日金陵晚報報道江蘇出現近年來首起集體霍亂疫情,淮安一中學19名學生確認感染霍亂。這是近年來報告人數最多的一起霍亂疫情。江蘇省衛生廳通報中還表示,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案例二:2010年10月21日,據外電報道,海地衛生官員21日表示,已有近140人因不明原因的急性腹瀉傳染病而死亡。2010年10月22日,當地衛生官員確定爆發的急性腹瀉傳染病為霍亂。這次爆發的疫情是震災后最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據了解當地惡劣的衛生條件(尤其是飲水衛生條件)是爆發霍亂的主要原因。11月17日已經有超過1000人死于霍亂。霍亂幾乎蔓延到海地的各個省份,有超過16000人目前在醫院中接受治療。醫療專家和流行病學專家此前預測稱,海地霍亂疫情蔓延恐將造成20萬人感染。他們強調須加強對當地民眾醫療知識的普及,使他們能夠及時尋求治療。
海地的第二大城市海地角有謠傳稱,霍亂是聯合國維和部隊帶來的,居民受到鼓動開始示威。他們臨街縱火,攻擊聯合國人員,騷亂已經持續3天,導致至少2人死亡,多人受傷。當地的棒球場現在充當臨時醫院,因為街道被示威者霸占,車輛難以通過,許多病患根本到不了醫院,耽誤治療。同時,疫情迅速蔓延,僅17日一晚,就新增了200多名病患。
聯合國在海地駐扎了1萬多名軍警,聯合國已否認海地這次霍亂是通過一名尼泊爾籍軍人從境外帶入海地的說法。
報道稱,西半球上次出現霍亂疫情已是將近20年前的事。當時,從秘魯開始的疫情擴散到16個國家。從1991年到1997年,秘魯累計有超過65萬人感染霍亂。
海地持續一個多月的霍亂疫情,目前仍處于失控狀態。截至昨天,全國10個省中已有8個暴發霍亂,造成至少1200人死亡,近兩萬人住院治療。在疫情發源地海地第二大城市海地角,疫情已遍布城郊各地,過去一周,每天大約有30到65名患者被送往醫院,死亡率甚至高達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