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診斷
檢查
為了消除這些觀念及排除可能的器質性病變,需作心電圖、腦電圖、腦電地形圖、經顱多普勒、CT頭顱掃描等檢查。
診斷標準
神經衰弱是一種功能障礙性病癥,臨床癥狀表現繁多,但要診斷本病,應具備以下五個特點:
(1)神經衰弱患者有顯著的衰弱或持久的疲勞癥狀。
如經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腦,記憶力減退,腦力遲鈍,學習工作中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效率顯著減退,即使是充分休息也不能消除疲勞感。對全身進行檢查,又無軀體疾病如肝炎等,也無腦器質性病變。
(2)表現以下癥狀中的任何兩項:
①易興奮又易疲勞。
②情緒波動大,遇事容易激動,煩躁易怒,擔心和緊張不安。
③因情緒緊張引起緊張性頭痛或肌肉疼痛。
④睡眠障礙。表現為入睡困難,易驚醒,多夢。
(3)上述情況對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造成不良影響。
(4)病程在3個月以上。
(5)排除了其他神經癥和精神病。
此外,在診斷神經衰弱時,要注意與其他可能造成類似神經衰弱癥候群的疾病相鑒別。如結核病、肝炎、風濕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糖尿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常產生軀體和精神疲勞感,易誤診為神經衰弱;因職業關系的化學性職業中毒,也常以神經衰弱癥狀群為早期癥狀;還有頭部的慢性炎癥,如慢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慢性咽炎等,也常出現神經衰弱的癥候群。所以應全面了解病史,認真進行體格檢查,結合必要的實驗室檢查,一般是可以鑒定。
鑒別診斷
1.需要與腦器質性和軀體疾病輔助檢查可與之鑒別;
2.精神分裂癥:精神分裂癥早期和緩解期可出現神經衰弱癥狀,但患者對其疾病抱無所謂態度無迫切求治要求并有相應的精神病性癥狀可資鑒別;
3.其他神經癥:神經衰弱癥狀也常見于焦慮癥、疑病癥、抑郁性神經癥等,若患者有這類疾病的典型癥狀按等級鑒別診斷原則應首先診斷為其他類別的神經癥;
4.抑郁癥:神經衰弱有時有抑郁癥狀,但神經衰弱臨床表現為主要以興奮與易疲乏為特征,神經衰弱中出現的抑郁癥狀不是首發癥狀,而是繼發性癥狀,很少有抑郁癥中興趣減退、輕生觀念、自我評價過低等,神經衰弱所導致的抑郁不是持久的情緒低落,易于識別。但輕度抑郁癥患者,常被誤診為神經衰弱。這是因為抑郁癥患者常有失眠、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缺乏和各種軀體不適感。兩類癥狀類似,軀體檢查均無相應陽性體征,如忽視檢查患者抑郁情緒往往導致誤診。因此臨床上診斷神經衰弱時必須排除抑郁癥。抑郁癥患者表現為情緒低落,愉快感喪失,對日常生活興趣喪失,自責,自罪,常萌生消極自殺的意念。患者的癥狀可呈現晨重夜輕的節律性波動。早醒是抑郁癥睡眠障礙的特點。抑郁癥病程可有周期性緩解
5.慢性疲勞綜合癥:這是一組新近提出的以疲勞為主要表現的不能以休息解決的病程。持續半年以上的綜合癥且未發現引起疲勞的內科或精神科疾病,常伴低熱、咽喉痛、淋巴結疼痛、肌無力、肌肉痛、關節痛、頭脹痛活動、持久性疲勞神經心理癥狀(如易激惹、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思維困難抑郁等)睡眠障礙(表現為睡眠過多或失眠)體格檢查發現有低熱(37.6℃-38.6℃)非滲出性咽炎及頸前后部或咽峽部淋巴結腫大觸痛。由于有低熱咽喉痛淋巴結增大及觸痛等客觀體征因而有助于與神經衰弱鑒別。
神經衰弱需要選擇合適的枕頭:
據統計全世界6億神經衰弱失眠者中有1億5千萬都是由于不舒適的枕頭造成的。所以挑選適合的枕頭非常重要,這與我們的健康緊密相關。
不舒適的枕頭帶來的麻煩
落枕——失眠,神經衰弱
過高的枕頭會破壞頸椎的自然彎曲度,使頸后的肌群和韌帶緊張、僵硬。如果早上起來感覺脖子忽然變得僵硬,活動不便,如果頭天沒做過什么大幅度的運動,那就要考慮是不是枕頭過高而落枕了。
打呼嚕——失眠,神經衰弱
枕頭過低,會使下頜自然上抬,咽喉受到壓迫,口腔里的小舌自然下垂,阻塞呼吸道。尤其是在吸氣的時候,口腔后上方的那塊軟腭發生振動,隨著空氣的進入,發出“呼嚕呼嚕”的打鼾聲。所以如果經常聽到有人抱怨你打呼嚕的話,可以試試在頭下放一塊厚毛巾增加枕頭的高度。 而且,打呼嚕不僅僅會讓自己睡眠質量下降,同時導致周圍人夜不能寐,失眠。
眼睛浮腫
如果枕頭太軟,頭部就會深陷其中,血流過于集中,血管壁壓力增大,面部肌肉受力,致使早上起來眼睛腫腫的,還會感到輕微頭疼。如果經常發現眼睛浮腫,可以考慮換一個結實點的枕頭。
流口水
過硬的枕頭會使頸動脈受壓,血液循環不暢,繼而引發大腦缺氧、微循環局部障礙。缺氧的直接反應就是唾液分泌增加,并長時間習慣性張嘴呼吸。如果老是發現枕巾上濕乎乎的一大片,就要考慮換一個柔軟點的枕頭。
挑選枕頭要考慮的三大原則
1、睡姿決定枕頭的高度
枕頭的科學高度是6-9厘米,但這個數據不是絕對的。專家指出,睡姿是影響枕頭高低軟硬的決定性因素。如果習慣仰睡,枕頭的高度應與自己的拳頭高度大致相等;如果喜歡側睡,那就挑選一款與自己的肩膀厚度相當的枕頭;如果習慣臉韓下,把枕頭放在胸口睡,就挑選那種輕薄柔軟的枕頭吧,因為太大的枕頭會壓迫心臟,造成供血不足。
2、皮膚類型決定枕頭的材質
如果皮膚容易過敏,就不要選擇羽絨枕,羽絨中的細小纖維容易造成過敏。據統計,全世界有15%的人對羽絨過敏。
如果是干性皮膚,建議避免以中空纖維和人造纖維為填充物的枕頭,因為其透氣性不好,缺乏彈性,還容易產生靜電,尤其是秋季,纖維枕會使皮膚越來越干。
3、睡眠質量影響枕頭材質的選擇
如果容易失眠,就不要選擇稻谷殼糠皮枕頭或者慢回彈枕頭,因為這些材料的彈性不穩定,稍微移動,就會發出響聲,影響睡眠。
緩解神經衰弱的鍛煉方法
1、自我按摩法:如有頭痛者,可以擦顏面,摩太陽穴;如有頭暈者,可以加用“鳴天鼓”手法;如果有失眠、心悸者,可用擦涌泉法,臨睡前做。具體操作法如下:
2、散步和旅行:根據實驗研究,神經衰弱患者作較長距離的散步(例如2-3公里),有助于調整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過程,減輕血管活動失調的癥狀(如頭痛、兩太陽穴跳痛等)。日常生活也有這樣的經驗,散步后精神較振作,心情較舒暢。體力較好者尚可參加短距離的拉練行軍或旅行參觀,可以受到思想教育,并轉移注意力,改善情緒,鍛煉體力。
3、冷水浴:冷水的刺激有助于強壯神經系統,增強體質。因此,神經衰弱患者適宜于做冷水浴;在早晨起床后進行。早期先用溫水擦身,經過一段時間鍛煉,習慣以后改用冷水擦身,最后用冷水沖洗或淋浴,每次30秒到1分鐘左右;從夏天起可以參加游泳,如能堅持到秋冬,效果更大。
4、鳴天鼓:兩手心掩耳,食指放在中指上,然后讓食指滑下,彈擊腦后(風池穴附近)20-30次,可聽到擊鼓樣的聲音,這對減輕頭昏頭痛有一定的作用。根據中醫理論,風池穴屬足少陽膽經,針灸這個穴位能治頭痛、目眩、項強等疾患,用食指彈擊風池穴實際上就是用“點叩”的手法對這個穴位進行按摩,因此有助于減輕上述癥狀,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5、擦涌泉:兩手握熱后,用右手中間三指擦左足心,至足心發熱為止,然后依法用左手擦右足心。一般以擦四次為佳。按中醫理論,涌泉穴位于足心,為足少陰腎經的起點,按摩這穴位,能引導虛火下降,有助于治失眠、心悸。
6、其它運動:情緒較差、精神萎靡不振的患者適宜于進行提高情緒的游戲或運動,如乒乓球、籃球、劃船、跳繩、踢鍵子等,也宜于在戶外做輕量勞動。
治療
治療原則
神經衰弱癥狀繁多,且病程遷延,得病后短期內能藥到病除者甚少,雖現有治療神經衰弱的方法不少,如中醫治療,每種治療方法都各有所長,很難說其中的哪種方法效果最好。選擇治療方法一般都因人而異。有些病人聽人介紹說某藥物或某種方法治神經衰弱有神奇效果,便放棄了原本已取得一定療效的方法,盲目地更換成他人的方法,結果不僅不見有效,原先的療效可能也因此一并丟失了。
因此,治療神經衰弱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方法,一旦方案既定,不宜隨意更動,見效后仍需作適當鞏固。另外我們再介紹目前臨床上幾種常用的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
(1)抗焦慮藥物:常用苯二氮卓類,可選用:地西泮(安定)2.5~5.0mg,氯氮卓(利眠寧)10~20mg,艾司唑侖(舒樂安定)1~2mg,羥嗪(安泰樂)25~50mg,阿普唑侖0.4~0.8mg,勞拉西泮(氯羥安定)1~2mg等,3次/d,連服1~2周。可幫助患者改善焦慮、緊張和睡眠障礙。
(2)鎮靜催眠藥物:睡眠障礙明顯者,可選用:三唑侖0.25~0.5mg,硝西泮5~10mg,艾司唑侖1~2mg,或氯硝西泮2~4mg,每晚睡前服,連服1~2周。為了避免產生藥物依賴,這類藥物不宜使用時間太長;或幾種藥物交替或間斷使用。
(3)β受體阻滯劑:交感神經功能亢進,如緊張、心悸、震顫、多汗等癥狀明顯者,可試用普萘洛爾(心得安)10~20mg,3次/d,可有一定效果。
(4)三環類藥物:焦慮和抑郁情緒混合存在,且有早醒者,可選用多塞平(多慮平)或阿米替林,25~50mg,睡前服,1次/d;以緩解焦慮和抑郁情緒,延長睡眠時間。多選用副作用較少的第二代抗抑郁藥如SSRI類藥物,以低劑量為宜。
物理治療
1、磁療
磁療(magnetotherapy),以磁場作用于人體治療疾病的方法。磁場影響人體電流分布、荷電微粒的運動、膜系統的通透性和生物高分子的磁矩取向等,使組織細胞的生理、生化過程改變,產生鎮痛、消腫、促進血液及淋巴循環等作用。常用的是鎮痛安眠枕,它是一種采用高科技生物磁療和遠紅外線雙效治療原理,由永磁體和紅外線襯墊兩部分構成的醫療器械產品,它利用釹鐵硼高科技生物磁場及納米遠紅外線的雙重作用,起到活血、鎮痛、鎮靜、催眠和消除焦慮等的作用,具有作用速度快、安全、方便使用的優勢,可有效用于神經衰弱的治療。
2、水療法
①礦泉浴:如氡泉、硫化氫泉、氯化鈉泉、碳酸泉等。溫度37~38℃,每日1次,15~20分鐘,20次為1個療程。碳酸泉浴時溫度為30~35℃,每日1次,5~10分鐘,15次為1個療程。
②松脂浴:在浴盆中加入松脂粉60克,每日1次,15分鐘,15次為1個療程。
③低壓淋浴:水壓用1個大氣壓以下,溫度為37~38℃,每日1次,15~30分鐘,20次為1個療程。
④溫水浴:溫度為37~38℃,每日1次,15~20分鐘,20次為1個療程。
3、穴位電療法 在內關、神門、間使、曲池、合谷、太陽、風池、足三里、三陰交、涌泉等選出上下對稱的雙穴4個,也可用百會、中皖、氣海、腎俞、大椎、關元、命門等單穴治療,用下行直流電2~6毫安,20分鐘。也可用低頻脈沖的方波、三角彼或感應電,頻率20~100赫茲,1~2毫安。感應電用小到中等量,每日1次,30~60分鐘,20次為1個療程。
4、電針療法
在中醫針灸的基礎上,加以適當的電流(電流大小因人而異,以能忍耐為度),每日1次,15~30分鐘,10次為1個療程。可連續2~3個療程。
5、電睡眠療法
眼部罩陰極,枕部置陽極,用方波脈沖電流,波寬0.2~0.3毫秒,頻率6~20赫茲,6~8毫安,每日1次,40~60分鐘,15次為1個療程。
6、靜電療法
全身淋浴法,頂部為陰極,足底為陽極,40千伏,每日1次,15分鐘,20次為1個療程。
7、拔火罐療法
在穴位電療法中介紹的穴位中選取適宜拔罐處,進行拔罐療法。1次4~6穴,每日1次,每次20分鐘。
針灸療法
皮膚針
(一)取穴
主穴:頸椎1~7兩側、胸椎5~12兩側。
配穴:額部、頭部、眉弓、神門、足三里、三陰交。
(二)治法 上述部位均取,重點用皮膚針叩刺主穴之兩側,手法輕度或中度。先從頸椎開始,自上而下叩刺兩遍。然后在胸椎5~12作橫行刺,每橫行部位三針。在穴位表面0.5~1.5厘米范圍內按常規叩刺20~50下。額部橫叩打三行,頭部呈網狀叩打。手法同前。每日或隔日1次,12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一周。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療224例,結果治愈15例,顯效101例,有效102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97.4%。病程短者療效好,病程長者療效差[2,3]。
耳穴壓丸
(一)取穴
主穴:心、緣中、神門。
配穴:腎、皮質下、陽性反應物、內分泌、脾。
(二)治法
一般僅取主穴,效不顯時加選配穴。壓物可用王不留行子,綠豆或冰片(預先制備成米粒大之顆粒),貼壓于雙側穴上。然后按壓1分鐘,使耳廓充血發熱。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壓耳穴3~5次,睡前必須按壓1次,時間約1~2分鐘。隔日換貼1次,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4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398例,結果臨床痊愈120例,顯效167例,有效93例,無效18例,總有效率95.4%[4~6]。
耳穴埋針
(一)取穴
主穴:心、腎、神門、枕、皮質下。
配穴:胃、肝、脾。
(二)治法
主穴均取,效不顯時,酌加配穴。嚴格消毒耳穴后,將撳釘形皮內針埋入,上以膠布固定,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壓3~4次,以感到輕微疼痛、脹、發熱為佳。每次一側耳,雙耳交替。5~7天換埋針1次,2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以埋針法治療191例,結果臨床痊愈84例,有效84例,無效23例,總有效率為87.9%。臨床對比觀察發現,其療效優于服西藥者,且單側埋針與雙側同時埋針療效基本相同[7,8]。
刺血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內中魁。
阿是穴位置:多位于兩耳根之上半部。
內中魁穴位置:手中指掌側正中線,近指側節橫紋中點一穴,前后1分各一穴,左右共六穴。
(二)治法
先以耳穴探測儀或探測棒在耳根部仔細測出敏感點,做好標記。常規消毒后,用消毒彈簧刺針或三棱針迅速點刺,出血如綠豆大。每次只刺一側,每日或隔日1次,兩耳交替。治療時間以上午或下午為佳,夜晚進行者效果較差。療效不顯者可加刺另一側之內中魁穴。5~7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254例,顯效150例,有效88例,無效16例,總有效率為93.7%[9]。
體針加敷貼
(一)取穴
主穴:百會、四神聰。
配穴:涌泉。
(二)治法
主穴針剌 。先針百會,向前橫剌1寸,施快速均勻左右捻轉手法,持續2分鐘,間隔10分鐘,再行前法,反復3次,令患者帶針48小時。百會起針后,繼針四神聰,均向前橫剌1寸,以提插手法,輕、快、勻運針2分鐘,間隔10分鐘,再行前法,反復3次,令患者帶針24小時。出針后,再針百會如前法。如此,以9天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天。
配穴,取珍珠粉、朱砂粉、大黃粉、五味子粉適量混勻。每次3g用鮮竹瀝調成糊狀,均分兩份,集中涂于5cm×5cm大小的醫用膠布上。于每晚睡前分貼于左右涌泉穴,連續9天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重癥失眠患者168例,痊愈85例,有效69例,無效14例,總有效率91.7%。
神經衰弱
秋天里很多中老年人會出現體倦乏力的情況,有些人患上了神經衰弱,失眠多夢而且記憶力差。中老年人在秋天不妨服用些刺五加,對治療神經衰弱很有好處。刺五加的服用方法有很多,可以取幾片薄片泡水代茶飲,也可以泡酒喝,對于神經衰弱嚴重的病人可以嘗試以下的服用方法,夜交藤30克,五味子15克,合歡皮15克,菌靈芝30克(先熬),酸棗仁15克,茯神15克,當歸15克,熟地15克,刺五加30克,磁石40克,水煎服。 服用一段時間刺五加,可以起到治療失眠、降血壓、增強機體防御能力等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刺五加原名五加皮,分為刺五加、五加皮、香加皮三種不同藥材,很容易混淆。其中,香加有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但該藥有毒,易引起心腎功能損害。另外,陰虛火旺者忌用。
打坐治療
每天睡前打坐半小時,盡量屏除雜念,經常練習在打坐中可達到忘我的境界。郭沫若曾患過神經衰弱,就是用靜坐的方式治好的。
神經衰弱治療療效評價
1.治愈:精神癥狀和軀體癥狀消失,自覺良好;能恢復病前工作能力和生活。
2.好轉:精神癥狀和軀體癥狀基本消失;能從事腦力和體力活動。
3.未愈:精神癥狀和軀體癥狀基本無變化。
老年神經衰弱的治療方法
老年神經衰弱對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極大,必須采取適當措施進行防治。專家提醒,除了進行必要的治療外,老年神經衰弱還可通過以下措施進行自我調整:
(1)提高人的心理素質,增強機體的自我防衛能力。
(2)保持良好的情緒,培養廣泛的興趣。
(3)注意睡眠衛生,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4)加強體育鍛煉,要注意勞逸結合。
最后,專家提醒,老年神經衰弱往往表現比較復雜,并可能伴有其他老年人常見疾病。因此,如果出現老年神經衰弱癥狀表現,一定要盡快咨詢醫生,請求醫生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