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是主觀癥狀是一種運動紀覺或運動錯覺是患者對于空間關系的定向感覺障礙或平衡感覺障礙患者感到外界環境或自身在旋轉移動或搖晃是由前庭神經系統病變所引起與頭暈不同一般來說頭暈并無外界環境或自身旋轉的運動覺即患者主訴的頭重腳輕頭腦不清楚等。此外眩暈還可以指《變形金剛》中的角色、美國與法國同名電影等。
眩暈分類
眩暈是一種主觀的感覺異常??煞譃閮深悾?一為旋轉性眩暈,多由前庭神經系統及小腦的功能障礙所致, 以傾倒的感覺為主,感到自身晃動或景物旋轉。二為一般性眩暈,多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以頭昏的感覺為主,感到頭重腳輕。 眩暈是一種常見癥狀,而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因此,我們可將引起眩暈的疾病進行分類敘述,使大家對“眩暈”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1.旋轉性眩暈
按其病因可分為周圍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兩類。 (1)周圍性眩暈:是指內耳迷路或前庭神經的病變導致的眩暈癥。常見于梅尼埃病<曾譯美尼爾病)、迷路炎、藥物性眩暈(應用耳毒性藥物引起的)及前庭神經炎等。 (2)中樞性眩暈:是指腦干、小腦、大腦及脊髓病變引起的眩暈。常見于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顱內腫瘤、顱內感染、多發性硬化、眩暈性癲癇及外傷性眩暈等。
2.一般性眩暈
(1)心源性眩暈:常見于心律失常、心臟功能不全等。 (2)肺源性眩暈:可見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肺功能不全。 (3)眼源性眩暈:常見于屈光不正、眼底動脈硬化、出血及眼肌麻痹等。 (4)血壓性眩暈:高血壓或低血壓均可引起眩暈。 (5)其它:貧血、頸椎病、急性發熱、胃腸炎、內分泌紊亂及神經官能癥等均可引起頭暈。
病因與臨床表現
周圍性眩暈
1.周圍性眩暈(耳性眩暈)是指內耳前庭至前庭神經顱外段之間的病變所引起的眩暈。
(1)梅尼埃?。阂园l作性眩暈伴耳鳴、聽力減退及眼球震顫為主要特點,嚴重時可伴有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和出汗,發作多短暫,很少超過2周。具有復發性特點。
(2)迷路炎:多由于中耳炎并發,癥狀同上,檢查發現鼓膜穿孑L,有助于診斷。
(3)內耳藥物中毒:常由鏈霉素、慶大霉素及其同類藥物中毒性損害所致。多為漸進性眩暈伴耳鳴、聽力減退,常先有口周及四肢發麻等。水楊酸制劑、奎寧、某些鎮靜安眠藥(氯丙嗪、哌替啶等)亦可引起眩暈。
(4)前庭神經元炎:多在發熱或上呼吸道感染后突然出現眩暈,伴惡心、嘔吐,一般無耳鳴及聽力減退。持續時間較長,可達6周,痊愈后很少復發。
(5)位置性眩暈:病人頭部處在一定位置時出現眩暈和眼球震顫,多數不伴耳嗚及聽力減退。可見于迷路和中樞病變。
(6)暈動?。阂娪跁灤炣嚨龋0閻盒?、嘔吐、面色蒼白、出冷汗等。
中樞性眩暈
2.中樞性眩暈(腦性眩暈)指前庭神經顱內段、前庭神經核及其纖維聯系、小腦、大腦等的病變所引起的眩暈。
(1)顱內血管性疾病:椎一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鎖骨下動脈偷漏綜合征、延髓外側綜合征、腦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腦病和小腦出血等。
(2)顱內占位性病變:聽神經纖維瘤、小腦腫瘤、第四腦室腫瘤和其他部位腫瘤等。
(3)顱內感染性疾?。猴B后凹蛛網膜炎、小腦膿腫。
(4)顱內脫髓鞘疾病及變性疾病:多發性硬化、延髓空洞癥。
(5)癲癇。
以上疾病可有不同程度眩暈和原發病的其他表現。
其他原因的眩暈
(1)心血管疾?。旱脱獕?、高血壓、陣發性心動過速、房室傳導阻滯等。
(2)血液病:各種原因所致貧血、出血等。
(3)中毒性:急性發熱性疾病、尿毒癥、嚴重肝病、糖尿病等。
(4)眼源性:眼肌麻痹,屈光不正。
(5)頭部或頸椎損傷后。
(6)神經癥。
以上病癥可有不同程度眩暈,但常無真正旋轉感,一般不伴聽力減退、眼球震顫,少有耳鳴,有原發病的其他表現。
引起眩暈的疾病種類很多,大約有上百種病可以引起眩暈,不同的疾病的原因也是不一樣的。按照病變部位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周圍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兩大類。中樞性眩暈是由腦組織、腦神經疾病引起,比如聽神經瘤、腦血管病變等,約占眩暈病人總數的30%。周圍性眩暈約占70%,多數周圍性眩暈與我們的耳朵疾病有關。周圍性眩暈發作時多伴有耳蝸癥狀(聽力的改變、耳鳴)和惡心、嘔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經系統癥狀。部分疾病可反復發作性眩暈,自行緩解。
1.高血壓病 :高血壓所致的眩暈多數是由于情緒變化、精神緊張或受精神刺激等因素的影響 ,使血壓產生波動而引起的。也有的是濫用降壓藥 ,使血壓突然大幅下降 ,發生眩暈。
2.低血壓癥 :低血壓眩暈也是非常多見的 ,特別是年輕人 ,容易反復發作。姿勢性低血壓眩暈則多見于中老年人 ,在起立或起床時突然眩暈 ,旋即消失 ,再做同樣動作時又覺眩暈。
3.動脈硬化癥 :動脈硬化造成腦血栓附著可誘發腦缺血發作。這種腦缺血如果來自頸內動脈 ,就可出現浮動性眩暈和眼前發黑。
4.腦瘤 :發生在中樞前庭系的小腦、腦干易發生旋轉性眩暈。腦瘤引起的眩暈一方面是由于顱內壓增高 ,另一方面則是由于腦瘤的壓迫而致血循環障礙 ,使前庭神經核區及其通路直接或間接受損而造成眩暈。
5.腦血栓 :輕度的腦血栓可引起眩暈。這是因為動脈硬化造成動脈管腔內膜病變出現狹窄后 ,其遠端部分仍可通過自動調節 ,使血管阻力減低 ,并建立側支循環而維持“正?!钡难髁?,暫時不使腦血栓形成。但是患者仍可出現頭暈或眩暈。一側肢體麻木或無力等癥狀。
6.貧血 :貧血容易引起腦缺氧而出現眩暈 ,惡性貧血眩暈尤為明顯 ,患者可因中樞神經系統缺氧 ,導致神經系統的器質性變化。因此 ,患者的運動或位置感及下肢震動感均可喪失 ,眩暈加重。
7.甲狀腺功能減退 :本病患者血壓低、心臟輸出血量減少、血流遲緩而致前庭系缺氧出現眩暈。此外 ,新陳代謝較低 ,血中乳酸聚集波及內耳 ,也可引起眩暈。
8.運動不足:有些人平時缺乏鍛煉、心肺功能較弱 ,如果突然劇烈運動 ,可出現頭暈。運動時間過長 ,體內營養物質耗損過多 ,血糖濃度降低 ,或者劇烈運動時 ,呼吸加快體內氧氣供應不足也易產生眩暈。
9 .內耳疾病 :耳源性眩暈常見者有美尼爾氏綜合征 ,迷路炎、前庭神經炎等。
10.某些藥物服藥期的不良反應。
【臨床治療研究】
中醫認為,肝為風木之臟,主動主升。憂郁惱怒,可致肝氣不調,氣郁化火,肝陽上亢,肝風內動,上擾清竅,發為眩暈。此型眩暈癥的臨床表現為頭暈目眩,頭脹或痛,心煩易怒,失眠多夢,耳鳴口苦,面色紅赤,血壓偏高等。此癥多因情志刺激而誘發。治療此癥應以平肝熄風為主,可采用中藥治療如新加坡進口的馬來 眠,可取得快速理想的療效。另外,患者應該培養起較好的生活習慣,如晚飯后多散步,平常多運動等等,這些對于癥狀的恢復均有很好的幫助。
眩暈發病機理
機體的平衡及定向功能是視覺、本體覺和前庭系統(平衡三聯)三者共同完成的。各種外界刺激通過平衡三聯傳入皮質下中樞、前庭神經核、紅核、小腦及顳葉皮質,不斷反射性調節機體的平衡。
平衡三聯、平衡調節中樞。傳導徑路及中繼核的機能障礙均可導致眩暈。前庭核血供不暢且極易障礙,微小的血管腔改變和血壓下降即可影響前庭核的功能,因此,眩暈多系前庭核功能障礙的結果。
前庭系統功能障礙時,前庭感覺與來自肌肉、關節的本體覺以及視覺不同步,產生運動錯覺,即眩暈。前庭核的異常信息通過內側縱束激動動眼神經核,產生眼球震顫,而且其它核團的反饋性調節不斷使異常運動得到糾正。于是產生一快一慢有節律的眼球運動;前庭諸核的不平衡信息通過內側縱束、前庭脊髓束及前庭—小腦—紅核—脊髓通路,反饋性調節脊髓前角細胞功能,力圖使身體保持平衡,由于信號是錯誤的,軀體反而因平衡調節失當而傾倒,肢體運動失衡使指物偏向;血管運動中樞迷走神經核因強烈的異常而產生反饋調節。
種類
(1)真性眩暈(周圍性、前庭外周性):呈陣發性的外物或本身的旋轉、傾倒感、墮落感,癥狀重,多伴有明顯的惡心、嘔吐等植物神經癥狀,持續時間短,數十秒至數小時,很少超過數天或數周者。因多見于前庭外周性病變 。
(2)假性眩暈(中樞性、腦性):為外物或自身的搖晃不穩感,或左右或前后晃動,注視活動物體時,或嘈雜環境下加重。癥狀較輕,伴發植物神經癥狀不明顯,持續時間較長,可達數月之久,多見于腦部和眼部等疾患 。
前庭神經元炎
前庭神經元炎 此病為末梢神經炎的一種。病變發生在前庭神經節或前庭通路的向心部分。病前兩周左右多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眩暈癥狀可突然發生,持續數日或數月,活動時癥狀加重。植物神經系的癥狀一般比梅尼埃病稍輕。無聽力改變,即無耳鳴及耳聾的主訴。多數患者兩三個月后癥狀完全緩解,僅少數病例有反復發作的現象。檢查時可見有向健側的自發眼震,患側前庭功能低下或半規管麻痹。無其它顱神經受損癥狀。
突發性聾伴眩暈
突發性聾伴眩暈 30~50歲多見,可能因內耳病毒感染或血管病變或窗膜破裂引起?;颊咄话l一側耳鳴、耳聾,其中部分病例伴眩暈嘔吐,病情似梅尼埃病,但眩暈持續時間較長,以后無反復發作。聽力檢查呈重度感覺神經性聾(多大于60dB),伴眩暈者前庭功能可有損害。
迷路炎
迷路炎 患急性或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者,感染擴散可波及內耳迷路,發生漿液性或化膿性迷路炎,此時患者除耳漏外,會伴有耳鳴、眩暈、惡心、嘔吐及聽力下降,可出現向患側的自發眼震,迷路有瘺孔時,外耳道加壓可引起眩暈,眼震更加明顯,即瘺管試驗陽性。當病情進展為化膿性迷路炎時不僅眩暈嚴重,持續存在,聽力可下降為全聾,自發眼震轉向健側,前庭功能檢查患側反應消失。上述情況發生時,應拍耳乳突X線片,最好做顳骨CT掃描,明確是否存在乳突炎、膽脂瘤、迷路瘺管。病毒性迷路炎多因皰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繼病毒感染后,患者出現眩暈、步態不穩,明顯的惡心嘔吐,多伴有重度耳聾。前庭功能檢查患側功能低下或消失。眩暈癥狀由于患者健側前庭功能正常,經1~3個月左右眩暈癥狀可逐漸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