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
世界衛生組織1978年公布的《國際疾病診斷分類手冊》第9版,將本病命名為“兒童期多動綜合癥”,共分為4型。
1型:單純活動過多和注意障礙,以注意持續時間短暫和活動過多為主要表現,并無明顯的行為障礙和發育遲延。
2型:伴有發育遲延的多動癥,伴有言語發育遲延,笨拙,閱讀困難或其他特殊技能的發育遲延。
3型:伴有行為障礙的多動癥,伴有明顯的行為障礙,但無發育遲延。
4型:其他。
治療
藥物治療
采用中藥治療的效果比西藥的效果好,因為中醫對多動癥的病因認識分為先后天因素,先天稟賦因素是:孕婦妊娠期間的健康狀況,特別是精神狀況,曾用藥物及難產、早產、剖腹產所致的小兒顱腦外傷或缺血、缺氧致患兒身體虛弱,陰陽失調;后天因素:飲食不當,營養不良,可造成小兒氣血虧虛,心肝失養,血脈不暢;情感不舒,精神抑郁,可造成肝氣郁結,肝郁日久,化火動風;情緒過于激動,陽亢無制,嬰兒期的各種疾病,均可造成氣血逆亂,而心神失養。外邪侵襲,郁熱化燥,筋脈失養則攣急而自動??傊忍炫c后天的共同原因,造成陰陽失調,陽勝則熱;氣血不足,陰虛內熱是其主要病因。
當事物處于沉靜狀態時,屬陰,處于躁動狀態時,屬陽。故,靜屬陰,動屬陽,陰陽是相互對立的。陰陽之間,一方面表現為陰可以變為陽,陽可以變為陰,陰陽相互轉化;另一方面,陰陽之中可以再分陰陽,正如《素問·寶命全形論》所說:人生有形,不離陰陽,陰陽平衡,則動靜協調;陰陽失調,則動靜錯亂,正所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絕,精氣乃絕。
精屬腎,腎藏精。精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可分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稟受于父母,也就是說,人初成形(即精子與卵子相結合),即已有先天之精作原始物質;后天之精,來源于后天的飲食水谷。后天的飲食物經胃之受納腐熟、腎之蒸騰氣化而成精微,謂之后天之精,營養五臟,灌溉六腑,是各臟腑活動的物質基礎。故人體由先天之精作基礎,后天之精不斷補助,兩者相互依存,互相為用。因此,小兒生長發育的迅速,必須要依賴陰精的充分補充,一旦陰精不足,可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癥狀;陰精的不足,也可致陰陽失調,筋脈失養,則抽動不止。
脾氣虛弱,健運失司,水濕凝聚,則為痰飲,痰濁蒙蔽清竅則神機不能暢達而出現不自主動作及不自主穢語;外邪襲表,肺氣不宣,風火夾痰阻滯咽喉,咽喉不利則出現喉中異常發音。
肝血不足,血不養筋,肝風內動,可出現筋肉痙攣,縮脖、皺眉、眨眼諸征。肝喜條達而惡拂郁,條達太過則為亢害,情緒受挫則為拂郁,故以呼叫嘆息為快而異常發音。
腎主水,心主火,腎陰不足,水火失濟,則心神煩躁,魂不守舍,從而出現語言顛三倒四或有穢語,流露心神病變。
腎陰虛弱,肝火旺盛,則可見舌質紅絳,苔少或光剝,脾氣暴躁和行為障礙等一系列抽動-穢語綜合征的癥狀。
總之,陰陽失調,陰虛陽亢,是其主要發病機理,腎陰不足,肝陽上亢,五內燥熱,痰濕阻滯是其主要致病因素。
運動治療
過去我們認為ADHD與腦部前額葉相關。然而,事實上,大部分受ADHD困擾的人是由于小腦沒有適當地發揮功能。在過去的20年中的研究發現,小腦發育不良的人同時有ADHD的癥狀。藉由功能性掃描也發現ADHD患者的小腦活躍度很低。
導兒方案是直接針對造成學習困難的問題根源——小腦發育遲緩,以運動刺激小腦的自動化機制,改善腦部管理閱讀、書寫、注意力、動作協調等特定區域的效率,而且一旦改善后,就不會退步,這種腦部生理特性改變的可能性,稱為“腦神經細胞的可塑性(Neuroplasticity)”。
ADHD對適應僵硬刻板的架構充滿無力感,矛盾的是,治療ADHD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給他們一套非常嚴謹的架構。跆拳道及其他武術或芭蕾舞,花樣滑冰,體操等任何構架嚴謹的運動,較新潮的運動如攀巖、騎越野單車、激流泛舟以及玩滑板,對這些孩子來說也有幫助,因為它們在消耗體力的過程中,都需要運用到復雜的動作技巧。
這些運動所固有的運動技巧,可以啟動一系列掌管平衡感、時機感、排序、后果評估、轉換修正錯誤、小肌肉協調、抑制、當然也包括專注力在內的腦部區域。
當然大部分時間我們還是以有氧運動為主,激發大腦的認知能力,讓他更容易采取新的策略與行動。
教師們發現活動是最有效的方法。在坐的過程中提供活動可以提供持續的活動輸入,而不用頻繁的離開座位。
課堂中可用“動感坐碟”這類動態座椅提供持續的活動輸入。
飲食治療
兒科中心穆主任介紹,小兒多動癥發病與兒童飲食中所含氨基酸多少有關。兒童攝入含有過多酪氨酸或色氨酸食物,如驢肉、豬肉松、鴨掌、魚片、淡菜、干貝、奶酪、腐竹、豆腐皮、南瓜子仁等,可能出現小兒多動癥。另外,國際上也有部分學者認為此病亦與兒童多吃糖及甜食有關。糖攝入過多,往往能引起機體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兒童則可能出現多動癥;某些含有甲基水楊酸鹽類的食物,亦不適合多動癥兒童食用。
為減少多動癥兒童的癥狀,應幫助兒童克服偏食和挑食的習慣,其膳食應粗糧與細糧結合,葷菜與蔬萊、水果搭配,減少兒童的食糖量,含甲基水楊酸鹽類較高的蘋果、橘子、西紅柿等水果,也不宜多食用。
感覺統合訓練
自閉癥(孤獨癥)是一種兒童腦功能的失常,從它被人認識開始,一直被許多專家和父母所困惑。導致自閉癥的原因還不是很清楚,但自閉癥的兒盤顯現出許多感覺處理不良的現象,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觸覺學習的不足.但它所衍生的問題遠遠超過一般單純的觸覺敏感或遲鈍。這些兒童如觸覺不足的兒童。其大腦對感覺的分辨能力不好,甚至極差。
他們的大腦可以接受感覺信息.所以他們大部分是可以學習的,只是大腦分辨信息的能力非常奇特,常常是接受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則完全拒絕,顯示腦干的前庭覺系統有很大問題.過濾及選擇的方式非常的奇特。只要能進到大腦皮層的信息,自閉癥兒童會學得比任何人都好;進不去的部分,則似乎如何加強刺激都沒有用。
自閉癥兒童除了少數有講言障礙外,大多能講話,只是他們的耐匯很少.就喜歡用固定的幾種。發音上雖然也不錯,但缺乏抑揚銳挫,聲高和頻率變化很少。對很多刺激經常沒有反應.沒有喜歡也沒有厭惡,對某雌刺激又非常情緒化。甚至自傷或攻擊他人的現象。
生物反饋系統治療
生物反饋系統,是應用操作性條件反射原理,以生物反饋治療儀為手段,通過訓練選擇性地強化某一或某幾個頻段的生理波以達到預期目的。 感覺統合是指大腦將從身體各感官傳來的感覺信息,進行多次的組織分析、處理,做出正確決策,使整個機體和諧有效地運作。 同時醫院根據兒童及家庭的特點,采用針對父母的教育和訓練、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等相互配合的綜合性治療方法,對小兒多動癥有非常好的效果。治療過程中,家長也要配合,多支持鼓勵孩子,給孩子寬松的環境和和諧的家庭氣氛,讓孩子的多動癥得到很好的控制和治療。
飲食治療
兒科中心穆主任介紹,小兒多動癥發病與兒童飲食中所含氨基酸多少有關。兒童攝入含有過多酪氨酸或色氨酸食物,如驢肉、豬肉松、鴨掌、魚片、淡菜、干貝、奶酪、腐竹、豆腐皮、南瓜子仁等,可能出現小兒多動癥。另外,國際上也有部分學者認為此病亦與兒童多吃糖及甜食有關。糖攝入過多,往往能引起機體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兒童則可能出現多動癥;某些含有甲基水楊酸鹽類的食物,亦不適合多動癥兒童食用。
為減少多動癥兒童的癥狀,應幫助兒童克服偏食和挑食的習慣,其膳食應粗糧與細糧結合,葷菜與蔬萊、水果搭配,減少兒童的食糖量,含甲基水楊酸鹽類較高的蘋果、橘子、西紅柿等水果,也不宜多食用。
感覺統合失常的生理基礎
感覺統合失常,一般稱為“神經運動機能不全癥”,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的障礙問題,一般都發生在孩子的身上。這些孩子的智能測驗都在平均水準以上,確有學習上或行動上的障礙,有四分之一以上甚至造成學習成績低落,被誤認為有智障的現象。
這種孩子最明顯的癥狀是有緊張性頸反射的神經運動機能不全癥狀,嚴重的話.甚至會出現和腦性麻痹癥孩子類似的行業。不過通常這類孩子都屬于輕微癥狀,因此一般的智力測驗、腦波檢查或官能檢查都很難發現,這正是父母親最感頭痛的問題。
由于幼兒對原始反射抑制性不足,導致平衡反射發展遲緩,使身體的反應出現嚴重異常.造成知覺機能和注意力的障礙,對自己身體自覺能力和心理的自尊能力受到影響。
知覺機能障礙會影響孩子自動化知覺技能(The Automtized Percepual Skills)發展不良。造成學習上的困難。日前在小學生身上,最常見的是遺成閱讀認字困難的眼球運動抑制機能(Ocular motor Control)不足。
這種現象大多來自于前庭神經系統的障礙。前庭屬于人類內耳的一部份,具有統合訊息向大腦皮層反應的功能,并能抑制直接姿勢動作的反射作用.是屬于生理性的感覺,無法用意識化的能力了解。如果這方面產生問題,在生理上會有刺激過份強化、嘔吐感、動搖感、升降感無法平衡的現象。
幼教專家簡·皮亞杰(Jean Pieget)在早年的研究使已發現.感覺運動成熟與否,是孩子在日后智能學習式思考前期(三至六歲)運作成功與否的基礎。缺乏這方面能力的孩子,即使能用大腦做記憶性的學習,但在觀察、組織、想象、推理上的大腦功能.也會有應用上的困難。
感覺統合能力不佳所造成的學習能力不足,在理論上稱為神經運動機能不全(Neurobehavioral Dysfunction,NBD)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項
★感覺和知覺信息相互協調,是學習的要素。
因此感覺訊息的接受和整臺上有所困難時。必定造成知覺信息的不順暢,而影響學習能力。愛爾絲博士便指出:“無目的動作中,仍會引出大量的感覺信息(特別在固有感覺和觸覺方面),這些感覺信息和身體的各器官必須保持足夠的統合力和協調力.這是人類身體形象發展的最重要基礎?!?/p>
由于身體形象的充分發展.視覺、聽覺、特別是雙手的大小肌肉及手眼協調能力才能充分發展,對孩子學習能力自然有直接的影響。
★動作所產生的感覺訊息無法和知覺有正常的統合機能時,將會影響正常的學習能力。
德基若斯及希拉及在一九七九年所著的NeumpsychologicalFunldamentals in Learning Disability一書中表示:“有目的性的協調是學習過程中最主要的努力重點.這種協調在日常生活運動神經系統中最為重要?!比绻粘5幕顒铀a生的感覺信息,無法有效回歸到有統合能力的知覺系統中,任何學習都會遇到困難。
★在運動、知覺和學習中.最重要的神經行動系統是前庭感覺和固有感覺。
從大腦生理學來講.腦干和大腦皮層承擔著最基本的學習功能。以閱讀來講,視覺的感覺信息有籟腦干的前庭系統才能有效輸入大腦皮層,由大腦皮層分管記憶的區域來解讀輸入視覺符號的記憶。前庭及固有感覺不良,將影響正確穩定視覺信息的輸入,進而影響大腦皮層的認知能力。
人類的神經系統是無法單獨產生作用的,足夠的統臺及協調能力,才能有力的接收和回饋環境的信息.知覺系統中的認知發展也由此產生。
因此,感覺運動上有明顯異常的孩子,在生命中最重要的學習階段為0一12歲間,這些孩子將因一連串嚴重的挫折,造成情緒上或習慣上害怕學習和拒絕學習的態度.可能影響到他一輩子的生活。
感覺統合不足的危害
感覺統合不足形成大腦功能不全
人類學習最重要的并非知識,知識只是工具,如何吸收、消化、使用知識才是學習能力。學習能力是身體感官、神經組織及大腦間的互動,身體的視、聽、嗅味、觸及平衡感官,透過中樞神經、分支及末端神經組織,將訊息傳入大腦各功能區,稱為感覺學習。
大腦將這些訊息整合,作出反應再透過神經組織,指揮身體感官的動作,稱為運動學習。感覺學習和運動學習的不斷互動便形成了感覺統合,感覺統合不足,便會形成腦功能的反應不全,會引發學習上的困難。
平衡感是人類行動的基礎
平衡能力主要來自骨架和中樞神經的功能,并在中耳的半規管組成辨識神經體系,以協調身體和地心引力的能力。這種能力發展自母體的胎位變化開始,初生兒由平躺、翻身、七坐八爬,才能站立起來,進而靈活操作大小肌肉,這些都是一切行動的基礎。
平衡感不佳,會形成站無站相、坐無坐相、容易跌倒、拿東西不穩、走路撞墻、心煩氣燥、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人際關系不良、有攻擊性,甚至由于中樞神經發育不健全,影響語言能力發展及左腦的組織判斷,邏輯能力陷于混亂中。
觸覺是神經體系的營養
人類在胚胎期,有三層結構,最外層日后發展成皮膚及神經系,也就是說人類的觸覺和神經體系是相關的,觸感便是神經組織最重要的營養,觸覺的敏銳度會影響大腦辯識能力、身體的靈活度及情緒的好壞。
不佳的幼兒最常見的毛病是在家和在外判若兩人,粘人、愛哭、怕陌生、膽小、孤僻、壞脾氣、固執、挑食、咬人等,這些進而影響幼兒情緒和人格的健全發展。
觸覺過度敏銳的幼兒,通常反應較快,IQ也較高,但由于情緒無法控制,EQ等方面的能力均很差,更需要有計劃加以協助。
前庭覺是大腦功能的門檻
在大腦后下方腦干的前面,有個微小的雷達式感應器官,叫前庭神經核,以此組成的神經體系的功能,便是前庭覺。
前庭覺的主要功能,是接受臉部正前方視、聽、嗅、味、觸訊息,并作過濾及辯識再傳入大腦,使大腦不致于太忙碌,注意力才能集中,特別是長大以后的視、聽性質學習,前庭覺的影響最大。
由于前庭是大腦門檻,整個身體的觸覺、關節活動訊息也必須在此過濾以選擇重要的訊息作回應,所以前庭必須和平衡感取得完全協調,才能正確辯識身體的空間位置,這便是所謂的前庭平衡了。
前庭覺不良,身體活動會立刻受到影響,笨手笨腳、不聽指揮,視聽神經系統都會扭曲,形成閱讀、聽寫及寫字上的困難,特別是大腦的中樞神經貫穿前庭覺,前庭神經不佳,身體行動及左右腦思考都會陷入混亂,更會引發語言發展的嚴重障礙,也成工學習困難最主要的原因。
本體感是自信心和創造力的根
不用看鏡子,我們可以正確摸到鼻子、眉毛;不用看階梯,可以靈活上下樓梯,拍球、開車、騎自行車、游泳、雙手雙腳及身體雙側協調,動作自如,這便是本體感。
本體感又稱身體形象或身體地圖,這是肌肉、關節運動神經組織、身體神經組織和大腦長期互動練習過程中,協調出的自動自發能力,如果平衡感、觸覺、前庭覺不良,本體感便很難健全發展了。
人類身體的活動,大多是在不知不覺下進行的,人不用老是顧忌身體如何行動,手腳才能靈活、心情才不會緊張、焦慮,也才能有足夠的自信心,本體感發展良好,大腦功能才能發揮自如,觀察力敏銳、反應迅速,人生最重要的想像創造能力也才能豐富地發展起來。
語言發展遲緩大多由于感統不足
語言能力包括看、聽、說、寫,是人類獨有的高度復雜性神經動作。大腦皮質層的分別有處理聽覺、發音、詞匯認知、語言組織及推論的功能區,透過神經組織這些功能區,必須和身體感官取得緊密配合,否則會影響語言能力的發展。
最生要的是貫穿脊髓及前庭覺的中樞神經,所以平衡能力及前庭覺不良,神經組織的能量到達不了皮質層的語言功能區,便會造成詞匯能力不足、語言組織混亂、視聽神經也會發展不全,形成閱讀、聽寫及寫字的困難。
觸覺不足的孩子,感覺辯識不全,聽覺層次受到影響,牽連發音組織的小肌肉發展不足,進而形成音感差及發音不正確等毛病。除了語言器官本身受損外,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大多來自于感覺統合不足引起的。
如何有效對治感統不足、學習困難的孩子?
2)導兒方案
當小腦功能低于常人的時候,人從學習中領悟到而變成自動化及不假思索就能完成工作的功能(例如:騎自行車、看書等)就會受到影響。因為小腦的效率低,大腦為了補其不足,運作起來就更為吃力,就算您的大腦智力是正常的,一些普通人不假思索就能做到的事情,您都需要用更多腦力及時間去完成。由于您失去自動化的功能,每次學習您都要重新適應及努力,這對學習的成果就會大打折扣。即使是平常人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您都要加幾倍的努力才可完成。長此以往,對學習的興趣也會漸漸減退。
導兒方案是直接針對造成學習困難的問題根源——小腦發育遲緩,以運動刺激小腦的自動化機制,改善腦部管理閱讀、書寫、注意力、動作協調等特定區域的效率,而且一旦改善后,就不會退步,這種腦部生理特性改變的可能性,稱為“腦神經細胞的可塑性(Neuroplasticity)”。
最重要是找出其根本的原因,由于孩子行為上大多已產生多重困難,不易判斷真正原因及其不足程度。目前大多采用生活資料核對法,由父母或教師針對幼兒行為填寫核對表,再由有經驗的專家對比,以判斷其原因,但由于填寫者本身程度問題,常會有所偏差。
若能直接觀察孩子的身體及行為,正確性更高,其實孩子的任何表情、動作都在反應其身體及神經組織的需要,觀察者最重要是不能批評幼兒,要安靜而客觀檢視孩子的行為,便可直接了解其原因和不足程度了。
孩子多動、多活、膽小、焦躁其實都是一種自我治療,只是在環境不正確互動下,可能挫折更多,需要大人做有系統的幫助。治療也絕非僵化、固定的模式,而是要依照孩子身體的需要,觸動其身體能量正確動作,以發揮其身體自動自發的自療效果,才能真正協助孩子解決困難。
3)高頻音樂療法
現在談論多動癥的人越來越多。尤其對于兒童少年多動癥,家庭中有這么一個兒童,家長們為此煩惱不已,學校里有一些這樣的學生,老師們的內心思想里恨不得他們離開這個班級。因為多動癥的主要特征是注意力難于集中、不能集中,孩子們縱然知道自己有這樣的問題,盡管他們也盡量抑制自己,還是不能自我控制,經常不停的發生著非自主性的行為動作。為什么呢?
一直以來,多動癥都是長期爭論的話題。一些莊家多動癥缺乏病理證據的支持,不應該算是一種被病,而另外一些專家則相信多動癥屬于遺傳性精神紊亂。多動癥整個的病理、結構沒有完全的別調查清楚,我們還不知道腦中的哪一部分是與多動癥有關系的。所以我們不去探討那位專家的理論正確,而重點在于如何通過高頻音
樂療法幫助使用者戰勝多動癥。
我們在前面增經提到,你再聽的時候不僅僅用你的耳朵去聽,我們的身體的骨和皮膚同時也再聽,當我們聽到撞門聲、尖叫聲時,我們的身體會本能的戰栗甚至起“雞皮疙瘩”。那是因為呻吟通過骨頭直接進入到我們的腦中的,而中間沒有審任何聲音過濾也沒有任何警告。但是如果被耳朵接收的聲音會被減小到我們能夠適應的強度,那么身體就能起到幫助耳朵預先警告聲音的作用。而患有多動癥主要是他們的骨頭在聽,所以當所有聲音不經過濾就被直接傳送到腦子里時,他們就會手足無措,因為他們缺少屏蔽周圍的背景雜音的能力。而每種聲音都有同樣的強度,那么在你說話的時候就有可能丟失一些重要的話,而說話的人也可能會因為你沒聽到而不高興,即使你想聽到別人的話,但是外部的雜音老在打擾你,引起你更多的苦惱。這其中還包括:情緒被壓倒的感覺;會因為分神而很困難的學習;感到害羞而不能專注;總是想趕上其他人的學習速度,但總趕不上;感到無助和迷茫;感到比人低下的感覺;你可能有時會很安靜,有可能會不停的反應別人說出的每個字,從一個主題到另一個主題,起永遠不能停在一個主題上,總而言之,如果你有這些癥狀,那么你可能得了多動癥。如果得了多動癥該怎么辦?不管采取什么樣的調理治療方法都會持續較長時間,而他們的目的就要得到最好的效果。
診斷
(1)起病于學齡前期,病程至少持續6個月。
(2)癥狀標準:至少需具備下列行為中的四條,其癥狀嚴重性可不同程度地影響學習和適應環境的能力。
①需要靜坐的場合難于靜坐,常常動個不停
②容易興奮和沖動
③常常干擾其他兒童的活動
④做事粗心大意,常常有始無終
⑤很難集中思想聽課、做作業或其他需要持久注意的事情
⑥要求必需得到立即滿足,否則就產生情緒反應
⑦經常話多,好插話或喧鬧
⑧難以遵守集體活動的秩序和紀律
⑨學習困難。成績差,但不是由于智能障礙所引起
⑩動作笨拙,精巧和協調動作較差。
(3)排除標準:不是由于精神發育遲滯、兒童期精神病、焦慮狀態、品行障礙或神經系統疾病所引起。
病因和發病機理
1.輕微腦組織損害,
由于腦神經遞質數量不足,引起神經遞質傳遞信息失調所致。如妊娠時病毒感染服藥、圍產期缺氧、母孕期的影響、新生兒窒息、產傷、腦缺氧、腦損傷、剖腹產、早產、過期產、鉗產、生后感染以及外傷等。
2.遺傳因素與各不良因素共同作用,
分子遺傳學研究提示多動癥與多巴胺-受體之間有一定相關性,額葉和基底神經節在調控運動活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腦部這些區域的機能障礙可使其抑制機能降低,從而可導致多動癥
3.腦內神經遞質代謝異常。
4.維生素缺乏、食物過敏、糖代謝障礙。
5.心理因素
因為兒童心理發育不成熟,如在此期間,家庭關系不和睦,動輒打 罵或在學校受不當體罰及歧視等都將使孩子受到重大精神創傷,導致抽動或多動等行為異常;管教不當,過度溺愛、百依百順,會使孩子十分任性,驕橫,不愿或不能自控;對孩子過分苛刻、粗暴,則會造成長期過分心理緊張,情感壓抑,出現行為紊亂。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早期智力開發過量,使外界環境的壓力遠遠超過孩子的承受力,也是造成患兒抽動癥、多動癥發病的原因之一。
6.微量元素的缺乏,環境污染或中毒
7.對食物產生變態反應
(尤其食物中所含添加劑,人造色素,調味品,防腐劑)。
兒童多動癥的早期調治
兒童多動癥做為兒童常見病之一,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多動不寧,還可伴隨有情緒不穩、易激惹、易沖動等癥狀。 很多家長對兒童多動癥的早期癥狀并不認識或重視,往往等到患兒癥狀十分明顯時才投醫問藥,此時,孩子的多動癥雖可能治好,但已耽誤了學習文化知識的寶貴時間,故早期調治尤其重要。
行為教育
從小培養孩子一心不二用的習慣,如吃飯時不看圖書、不看電視,做作業時不玩玩具等。應根據患兒年齡及病情實施注意力集中訓練。對注意力嚴重不集中者,開始可讓其每日1-2次定時聽故事,或讓其自己讀書每次5分鐘,并逐漸延長時間。學齡期以后能每次集中注意力聽故事或閱讀45分鐘以上者,為達到了正常兒童的標準。 對精力過剩的患兒,可讓其多參加打球、跑步等戶外活動,不應要求這類兒童變為一個十分文靜溫順的孩子。 家長、教師及同學不要歧視打罵多動癥患兒,更不能侮辱其人格,損傷其自尊心。發現其品質中的閃光點,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但對患兒的打架傷人等攻擊性行為、破壞公物等破壞性行為以及說謊逃學等不端行為,應像對待正常兒童一樣堅決制止,不可袒護。 由于兒童多動癥是由于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聯合作用所致的綜合癥,因此治療應采用相對應的綜合治療手段,且一定要經過兒童心理醫生的確診后對癥治療。
中醫治療多動癥
概述
治療多動癥常用的西藥主要是一些中樞神經興奮藥,而不選用鎮靜劑?,F常用的中樞興奮劑有:哌甲酯(即利他林)、苯丙胺、匹莫林等均有一定的副作用,會使患兒出現食欲和睡眠不等程度的不良反應,故很多醫療機構都不采用西藥治療
調整陰陽
中醫講兒童多動癥是因動靜變化有所失制,因陰靜不足,陰不制陽,而陽動有余,此乃陰陽失調所致,可表現為陰虛陽亢與虛陽浮動兩個方面。其臟腑病變多表現為心肝脾腎四臟的功能失常。小兒心常有余,心火易亢,表現為心神不寧,多動不安;小兒肝常有余,加之久病耗損肝體之陰,致肝陰不足,肝陽偏亢,則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性情執拗;小兒脾常不足,若調護失宜或疾病所傷,之運化失常,脾失濡養,則表現為神失靜謐,而興趣多變,言語冒失;先天不足或病后出現腎陰虧損,髓生不足則表現為動作笨拙不靈、健忘等癥。其結果均為陰陽失調的具體表現,因此,調整陰陽是治療兒童多動癥的總法則。
少年治腎
兒童多動癥在6~8歲發病率最高,兒童在此年齡階段的發育特點是臟腑功能蓬勃旺盛,而營養物質相對消耗過多,與此發育功能密切相關的是腎的功能?!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吩疲骸芭悠邭q腎氣盛,齒更發長?!薄罢煞虬藲q腎氣實,發長齒更。”即說明腎臟在兒童生長發育中起關鍵作用。而腎為先天之本,小兒臟腑柔弱,腎中精氣尚未充盛,即“腎常虛也”,故極易形成陰虛陽亢或虛陽上浮之象,從而出現陽動有余的表現,如多動不安、興奮不寧、煩躁易怒等癥。因此治療多動癥在調整臟腑功能的過程中,應突出“少年治腎”的原則。
中藥
治療兒童多動癥常用的中藥單味藥涉及50~60種,但其中運用頻率較高者依次是以下藥物:遠志、石菖蒲、龜板、茯苓、龍骨、鹿角、熟地、山藥。這些藥物中運用頻繁最高的遠志、石菖蒲、龜板,及孫思邈的孔圣枕中丹,遠志、石菖蒲、茯苓,再加一味人參,就是孫思邈的定志丸,都是治療健忘的名方。現代藥理分析認為,遠志具有鎮靜、抗驚的作用;鹿角有興奮的作用;茯苓、石菖蒲等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也有興奮作用,兼顧興奮與抑制,從而可避免單用中樞神經興奮藥的一些副作用。
服用藥物方法
臨床治療兒童多動癥現代研制常用的中成藥。①靜靈口服液、小兒智力糖漿:適用于腎陰不足。肝陽偏旺證多動癥。服用方法:3-5歲每日10毫升;6-14歲每日20毫升; 15歲以上,每日30毫升,早晚兩次分服。每個療程30天,連服2-3個療程。②清腦益智合劑:適用于先天不足、精血虧虛證多動癥。服用方法:每日1劑,內服2次,餐后服,連服2個月為1療程。③康益糖漿:適用于陰陽不調、心腎不足證多動癥。服用方法:日服2次,每次lO~15毫升。④益腦寧:適用于肝旺有余、心神失寧、脾運失調多動癥。⑤集神口服液:適用于心脾兩虛證多動癥。服用方法:3~5歲,每日lO毫升;6~14歲,每日20毫升;15歲以上,每日30毫升,早晚2次分服。每個療程30天,連服2~3個療程。⑥調神口服液:適用于心肝腎功能失調證多動癥。服藥方法:10歲以下每次10毫升,每日2次;IO歲以上,每次10毫升,1日3次。1個月為1療程。⑦補腦益智糖漿:健脾益智糖漿,適用于脾氣不足、痰濁上擾證多動癥。服用方法:l日3次,每次l5毫升,20天為1療程,連服2個療程。⑧小兒智力糖漿:適用于陰陽失調、心腎不足、肝陽偏亢證多動癥,且對智力發育差及健忘的兒童有一定的療效。服藥方法:每日3次,每次10~15毫升。⑨清陽多動寧膠囊:清陽多動寧膠囊是中醫腦病專家黃斌先生發明的,專用于治療兒童多動癥的有效中藥制劑,適用于陰陽失調,肝腎陰虛所致的兒童多動癥,智能低下。具有極好的化痰開竅、活血通絡、醒腦益智、改善微循環及防止腦組織缺血,缺氧等功效。服藥方法:一般按療程服用,每1個月為1個療程,2個月為1個大療程。根據患者的年齡和病情,服用量如下:2-歲,1次l粒,4次/日;5-7歲,1次2粒,3次/日;8-14歲,1次3粒,3次/日;14歲以上,1次4粒,3次/日。
以下是以“注意力”為主的特征
1.常常無法注意細節,在功課上、工作上或是其它活動會粗心犯錯;
2.做事或活動很難維持專注力;
3.別人跟他說話時,經常表現出沒有在聽的樣子;
4.常常很難依照指示完成事情,無法完成功課、家務或工作(不是因為相反的行為或是無法了解指示);
5.經常對組織性的工作或規劃活動感到困難;
6.經常逃避或厭惡需要花費心思的活動或工作;
7.常常忘東忘西(如書本或工作需要的東西);
8.很容易被干擾;
9.常常忘記每天規律要做的事情。
以下是以“過動”為主的特征
1.坐著時經常覺得會局促不安,玩手或玩腳,或是不斷扭動身體;
2.在需要坐著的狀況下常常會站起來,或課堂中離開椅子;
3.在不適當的場合下,會到處亂跑或過度活躍(若是青少年或成人,則是覺得坐立不安)
4.很難安靜地玩樂或工作;
5.總是靜不下來,永遠都在進行一些事,或是動個不停;
6.極度愛講話。
以下是以“沖動”為主的特征
1. 別人問題未問完,就急著說出答案;
2. 無法等待輪到他;
3. 常常在不適當的狀況下打斷事情/對話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