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希怡
中國立場
出手前提是
歐洲先自救
2月2日,溫家寶總理會見默克爾時表示,中國正考慮更大力度參與歐洲的救助基金,但同時強調歐洲需要解決自身的問題。
專家認為,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目前,歐債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已經顯露。歐洲人的消費欲望、購買力都在下降,間接導致中國出口大幅下降。全球市場信心不足,世界經濟復蘇的進程緩慢,對中國造成的不利影響不言而喻。
歐債問題靠自身努力
楊沐向記者表示:“正如溫家寶總理所強調,中國是愿意幫助歐洲的。但如何幫助歐洲?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幫助歐洲?這必須要結合中國自身的利益,小心謹慎地考慮。”
專家認為,“歐債問題要靠自身努力”仍是中方出手的關鍵條件。“歐洲首先必須自助,然后才能依靠其他國家的幫助,這是包括中美等歐洲以外國家的共識。”楊沐說。
2月10日,原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在首屆外交官經濟論壇上表示:“歐洲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不要小看歐洲,瘦死的駱駝比馬肥,歐洲是藏富于民,搞那么多年市場經濟,它的體制,它的內生能力很強。”
專家:不宜直接買歐債
溫家寶表示,中方有關部門正在對中國通過IMF出資的具體方式,以及通過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和歐洲穩定機制等渠道更多參與解決歐債問題,進行研究和評估。有專家估計,中國可能很快會出資1000億歐元購買EFSF債券。
但不少專家對直接購買歐債的風險心存憂慮。對此,江涌向記者表示,他不贊成中國直接出手購買歐債,“中國不能憑空買(歐債),要談判、要有擔保,比如通過IMF,或者德國出面擔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