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表態成為IMF總裁去歐洲化的關鍵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女士認為,金磚五國這一不尋常的舉動很值得關注,它正是五國今年4月三亞峰會所結出的一枚果實,是這幾個國家共同挑戰發達國家經濟“霸權”的一次嘗試。
陳鳳英說,聲明雖然簡短但觀點明確,它體現了求同存異、共同發展的三亞峰會精神,聲明所發出的聲音不僅代表金磚五國,更代表一股新興經濟力量,這股力量將推動世界走向多極。
INF前總裁多米尼克·斯特勞斯-卡恩本月14日在紐約因涉嫌強奸酒店女服務員被捕,18日宣布辭職。目前IMF總裁的寶座成為歐洲和新興經濟體爭奪的目標。美國媒體曾報道,一向吵鬧不休的歐盟這次空前團結,一致傾向讓法國財政部長拉加德接替卡恩,而代表新興經濟體的金磚國家在IMF總裁繼任者問題上似乎各彈各的調,未能推舉出一個共同的候選人。
陳鳳英認為,盡管歐盟在IMF中的權重較大,但最終由誰擔任第一掌舵人,還是要看美國的意思。她介紹,按照傳統,IMF一把手的寶座由歐洲人占領,而二把手第一副總裁的位置則屬于美國人,因此美國這次應該不會派代表參與競爭總裁;美國財長蓋特納20日發表聲明稱,新總裁人選應當具有杰出才能并得到廣泛支持,這一表態也沒有偏袒歐洲的意思;如果金磚國家能說服美國支持新興國家候選人,獲勝的把握將大大增加。
至于新興國家可能推舉的人選,專家表示,金磚國家首先考慮的是新總裁能否推動IMF改革,所支持人選很可能來自新興經濟體;但考慮到地區代表性問題,由于美國大概不會讓出二把手的位置,因此巴西、墨西哥等新興美洲國家當選總裁的可能性也不大。
陳鳳英還表示,歐洲國家曾以發展中國家缺乏國際事務管理經驗為由,阻撓新興經濟體代表進入重要國際組織的領導層,這是很可笑的事情;最近一次金融危機在發達國家率先爆發,IMF應對危機的管理措施收效甚微,相反,新興經濟體高速發展的事實說明這些國家的領導人能夠應對本國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說明他們具備危機管理能力,可以勝任“領頭羊”的角色。
IMF執行董事會20日發表聲明說,該機構定于今年6月30日之前完成總裁遴選程序。
(來源:中國日報網 張品秋 編輯:孫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