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2日結束中東之行,回到紐約聯合國總部。由于這是潘基文上任3個月以來首次出訪中東地區,而且是在伊拉克安全局勢不斷惡化、蘇丹達爾富爾和黎巴嫩等熱點問題持續發酵、巴以和平進程出現重啟希望的背景下進行的,因此訪問格外引人關注。
在11天的行程中,潘基文訪問了伊拉克、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自治區、約旦、沙特阿拉伯和黎巴嫩,出席了在利雅得舉行的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首腦會議,與有關各方就議題廣泛的中東地區問題進行了溝通。分析人士認為,潘基文此行日程緊、議題多,但主要目的是強調聯合國對伊拉克重建進程的支持和推動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開展對話,同時也就黎巴嫩政治危機和蘇丹達爾富爾等問題重申聯合國的立場,敦促有關各方盡快解決爭端。
在伊拉克,潘基文在會見伊總理馬利基時,表達了聯合國對伊拉克政府的支持,承諾聯合國將致力于推動國際社會幫助伊拉克進行重建。但他同時指出,伊拉克在改善安全環境、促進民族和解等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值得注意的是,潘基文在巴格達遭遇一起有驚無險的炸彈襲擊事件之后,仍堅持表示要考慮加強聯合國在伊拉克的作用。
潘基文此行的另一個重點是推動阿以對話。他24日在抵達以色列訪問時表示,目前阿拉伯國家和中東問題有關四方(美國、歐盟、聯合國和俄羅斯)都在積極推動巴以恢復和談,關鍵是把各方的力量都凝聚起來,切實推進和平進程。
在以色列,潘基文要求以色列領導人履行中東和平“路線圖”計劃規定的義務,停止在約旦河西岸地區擴建猶太人定居點。他還呼吁以色列認真考慮阿拉伯國家重新推出的“阿拉伯和平倡議”,呼吁以色列謹慎對待可能出現的和平契機。
在巴勒斯坦,他遵循中東問題有關四方對新組建的巴勒斯坦聯合政府的統一立場,僅僅會見了聯合政府中的獨立派和溫和派人士,對包括總理哈尼亞在內的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成員避而不見,維持國際社會對哈馬斯的壓力。他重申,巴新政府應滿足中東問題有關四方提出的有關放棄暴力、承認以色列和遵守巴以間業已達成的和平協議三項條件,并呼吁國際社會給予巴聯合政府一定的政治空間。
潘基文29日在利雅得舉行的阿拉伯國家聯盟峰會上指出,中東地區形勢正在變得更加復雜、脆弱和危險,巴以之間極度不信任阻礙了和平進程。他說,“阿拉伯和平倡議”是巴以和平進程的一個支柱,希望有關各方能抓住機遇,推動巴以和談,從而推動整個中東和平進程向前發展。
此外,潘基文在離開沙特阿拉伯之前,還與阿盟、非洲聯盟(非盟)領導人以及蘇丹總統巴希爾等共同舉行了有關達爾富爾問題小型首腦會議,希望阿拉伯國家幫助說服巴希爾同意非盟聯合國混合部隊進駐達爾富爾,但會議沒有在這一問題上取得進展。之后,潘基文對黎巴嫩進行了兩天的訪問,其間他敦促黎巴嫩領導人開展對話,促進民族和解。他還多次強調必須全面落實聯合國安理會第1701號決議,以及盡快就黎前總理哈里里遇刺案設立特別法庭。
分析人士認為,盡管潘基文此次中東之行所取得的具體成果不多,但他通過斡旋溝通,向中東地區各方及國際社會發出了明確信息,那就是聯合國致力于維護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并在中東地區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華網聯合國4月2日電 記者 王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