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繆爾遜猶豫了一下,說道:
“耶穌的使命是傳播福音。他從不介入政治。他主張服從權威,因為一切權力來自上帝。比爾,你同意嗎?”
“我不太好理解,牧師先生。在現代的西方民主思潮里,民主就是對抗政府。這樣,那些極力鼓吹對抗的基督徒不是同耶穌的教導背道而馳了嗎?”
“耶穌生活的時代同我們相距二千年。我不主張用現代的觀念來判斷二千年前的是非!”
“那是《圣經》記載的呀!”比爾爭辯道,“一部在上帝啟示下寫成的《圣經》還管不了二千年?究竟是耶穌錯了,還是現代基督教民主錯了呢?”
“比爾,”沃爾克發話了,“《圣經》是不能懷疑的,也是不會錯的。錯的是我們作為凡人,還不能體會奧妙的《圣經》里的每一句話!”
“比爾是否可以問最后一個問題?”比爾想結束這場爭論。
“當然可以”,牧師答,“不過年輕人應當少一點挑戰性,多用祈禱來領會萬能上帝的旨意?!?/span>
得到默許,比爾便大膽地問:
“耶穌贊成暴力嗎?”這個問題有點出乎沃爾克的意料。他瞪了比爾一眼。塞繆爾遜卻平靜地回答:
“主耶穌不贊成暴力。他曾說過:動刀的必死在刀下。但不等于說,他反對自衛。”
“何以見得?”比爾追問了一句。
“在耶穌最后的日子里,他和門徒們都意識到被害的危險。門徒彼得買了兩把刀,問他‘夠用了嗎’。他回答說‘夠了’?!?/span>
“但耶穌被捕時,門徒似乎沒有反抗?!?/span>
“《圣經》上沒有反抗的記載。但看來事前耶穌已經躲藏起來。要不,羅馬官兵何須出30銀幣收買猶大去親吻基督,以便認出他來?主耶穌的活動都是公開的。羅馬官兵的情報工作就如此之差,以致不認得哪個是耶穌?猶大不過是引領官兵到他的藏身之地而已?!?/span>
“我同意你的分析,”比爾說,“可詛咒的叛徒令人厭惡!”
他們還談了許多其它有趣和輕松的問題,緩和了節日的氣氛。
八時三十分大家齊聚飯廳進餐。除兩個“嘉賓”之外,還有沃爾克的妻子艾倫、他們的兒子、兒媳及兩個孫子。主人和女主人分坐長桌的兩頭。牧師和比爾分別坐在他們的右側,以示尊重。塞繆爾遜祈禱謝飯后,大家都動起手來。晚餐十分豐盛,菜肴都是艾倫和兒媳親自準備的。艾倫雖已頭發花白,但面色紅潤,身著一套白色法蘭絨西服套裙,頸上戴一串紫色的水晶項鏈,顯得十分端莊大方。艾倫是個賢淑的女子,沒有雇人,但在她的操持下,家中井然有序,室內一塵不染。周末,前主席也幫忙在花園里澆水、剪草、植花,偶爾也洗車和做木工。
席間,比爾主動講一個圣誕老人的新故事。兩個孩子立即活躍起來。
“有一年,圣誕老人背了一大袋禮物,身著紅色游泳衣,頭戴紅色游泳帽,劃著小船到了非洲。非洲的孩子們見了他便好奇地問:‘為什么您不駕雪橇來?’老人答:‘北極的雪已融化得差不多,不能再用雪橇了!’孩子們又問:‘為什么您不從煙囪下來,而從窗戶進來?’老人答:‘非洲已經沒有木材可燒,煙囪都做了鳥窩了!我不忍損壞鳥兒們的家!’”
講完后,比爾問孩子們喜歡這個故事嗎。馬太,七歲的男孩回答說:
“我沒有聽說過有穿游泳衣、劃小船,和從窗戶進家的圣誕老人。這故事太離奇了!”
瑪麗,大二歲的姐姐,撩了撩頭發,接著用成熟的聲調答道:
“人破壞了環境,圣誕老人只好改變方式來到人間了!”
比爾稱贊孩子們的聰慧。
圣誕節普天同慶,是上帝賜福給人類的日子。但比爾不知上帝的恩惠能不能澤及每個人,也不知今晚每家每戶是否都能像他們一樣,樂融融地歡聚一堂,享受這圣誕前夕的盛宴。
(作者:楊冠群 前中國常駐聯合國亞太經社會副代表、中國聯合國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人民大學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