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兩個人一輛車 東京卻成全球治堵最成功城市 東京都廳官員親述治堵絕招
86%的市民乘軌道交通出行上下班不堵節假日堵
市區停車費高得嚇人1萬公務員只有10輛公車
1300∶523,這是東京人口和汽車保有量的對比數。每2-3人就擁有一輛汽車,人、車數都遠超我國很多大城市。
8∶17,這是東京市區30年前推行“治堵”前后的平均行車時速對比。30年間城市急劇膨脹,交通卻提速了一倍有余。
交通堵塞似乎是現代社會難以避免的“城市病”,日本全國每年因堵車要浪費掉38.1億個小時。
但是和全球正在跑步進入“擁堵時代”的新興大都市相比,已在治堵之路上摸索了30年并被稱為全球治堵最成功城市之一的東京,早已擁有一系列治堵的“絕招”。其經驗與得失,值得紛紛開始著手治堵的中國城市借鑒。
“埋頭做了30年,一句話沒法說清楚。”在東京都廳的治安對策本部,專門負責治堵對策研究的專家湯川雅史接受了本報特派記者的獨家專訪如是說。治堵,儼然是東京都廳一場最漫長、最復雜的跋涉。
東京千頭萬緒的治堵工作,到底可以給我們哪些啟示?
移居日本已10多年的嚴肅,對所住的中野區的樓價分外敏感,“這里真的是寸土寸金。”她說。
在日本,影響房價的第一因素并非房子是否處于商業中心,而是看其與軌道交通站的距離。
這個距離,精確到“徒步”需要的分鐘數記者在中野區的房地產中介櫥窗看到,幾乎每套房子的租售廣告都以這個數字作為醒目的賣點,“徒步”到車站的時間差一分鐘,房租房價差很多。
“放”策:
融民資建軌道,直至飽和
中野站是東京的地鐵大站JR有軌電車貫通東西的兩條中央線都經過這里,還有多條地鐵通過。
在東京,無論是路面還是地下,軌道交通都是公共交通系統的“老大”。其中,通稱JR線的有軌電車在路面跑,是東京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與JR線互為補充的東京地鐵,則深埋地下成網狀延展,遍及東京的23區,并與市郊電車相連。
“東京的軌道交通系統建設已經基本完成,目前已能抵達東京的任何一個角落,基本飽和了,要新建也基本上找不到地方了。” 在湯川雅史看來,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大規模修建的日本軌道交通,是今日東京交通系統最關鍵的基礎。
“為了實現預期的修建規模,政府想了很多辦法,通過發行債券向民間融資,并把軌道交通推向民營。”他透露,目前在東京的軌道交通系統中,90%屬于民營。
目前,東京都內的主要地鐵和輕軌線路總長320多公里;13條地鐵路線,共設車站285個;JR東日本“中央線”和“山手線”繞城中心一周;這些主要線路之間,還穿插著15條私營地鐵路線,合力形成了一個幾乎涵蓋整個東京的軌道交通網絡。
多達30多條的軌道交通線,在整個東京編織了一張無孔不入的軌道交通網,到達一個目的地往往要換乘數次。軌道如此密集,不僅外國人,就連一些東京人也會迷路。
與軌道的密集程度相對的是換乘的極為便利軌道交通站內指示牌隨處可見,交叉站點的換乘步行時間平均不超過5分鐘,有的更是簡單地到站臺對面換乘即可。
據統計,目前在東京市民的交通出行總量中,使用軌道交通系統出行的占據86%,遠遠高于紐約的54%、巴黎的37%和倫敦的35%;小轎車出行占交通總量的11%,另外公交巴士、摩托車及其他各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