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住房改革30年:居者有其屋的夢想與現實
    [ 2008-11-12 11:45 ]

      上海的突破

      在全國的房改陷入困境時,1991年,上海建立的住房公積金制度,為解決房改中的資金難題,提供了一條可行的出路。

      1985年研究生畢業分配到上海計委研究所后,戴曉波的第一個課題,就是研究住房制度改革,6年后,他是《上海住房改革方案》的方案組組長、執筆者。

      此時,“提租售房”的改革正在全國各地試點,提租派和售房派的爭論之聲此起彼伏。在這個圈子里兜兜轉轉了幾年后,戴曉波意識到,必須尋找到第三條道路。

      1990年的上海,春寒料峭,剛剛過了春節,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朱镕基就帶著幾個人到了新加坡等地,他此行的目的,是為上海的住房改革尋到一條破題之道。此前,他剛剛接受了人大代表的質詢,“為什么你當了市長,上海的住宅竣工面積少了100萬平方米?”

      “朱镕基回來后說,上海的住房制度改革,他一直放在心上,核心問題就是資金問題。新加坡的公積金制度,可以借鑒。”戴曉波說。

      1991年5月,作為5個重要內容之一,公積金制度被寫入上海的住房改革方案。根據這個方案,上海市要為職工建立“住房基金”,錢由職工和企業共同負擔,數額為職工工資總額的5%,這些錢,由公積金中心統一管理,用于向企業建房和個人購房發放貸款。

      建設銀行上海分行,承擔了上海全市公積金賬戶的設立工作。房地產信貸部主任顧浩鐘說,賬戶設立工作啟動僅僅兩個月,建行就為全市40多萬個職工開設了賬戶,到1995年底,已經歸集資金77.18億元。

      1992年5月8日,上海普通職工楊希鴻,出現在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里。穿著灰色毛衣,燙著卷發的楊希鴻,在一份油印的、略顯粗糙的借款合同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成為全上海,乃至全國首批通過公積金貸款買房的個人。

      楊希鴻至今仍保存著這份編號為001號的借款合同書。合同書上寫明,楊希鴻向住房公積金中心貸了8萬元分期償還的貸款。這8萬元,幫助楊希鴻圓了多年的住房夢。

      很多朋友來向楊希鴻祝賀,“恭喜你啊,有了自己的不動產了。”楊希鴻說,這個祝賀,“比我自己理解的還要深”。

      由成思危牽頭的全國住房改革研究小組的調查數字,證明了公積金對提高公民購房能力確有作用。在被調查者中,1980年到1990年間,購買公房的居民只有8.6%;1994年到1997年推廣公積金的階段,有一半以上的人購置了公房。

    1998年的轉身

    著名房地產商王石在他的回憶錄《光榮與夢想》一書里,記錄了1997年11月,他和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镕基的一次有趣談話。

    1997年,朱镕基到深圳調研,萬科董事長王石受邀向他匯報工作。

    王石對朱镕基說,“我不認為2到3年內,住宅行業能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王石說這句話的背景,是當時正在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和中國啟動內需的經濟政策,學術界很多專家認為,在鋼鐵和汽車均不可行的情況下,應該把住宅當作啟動內需的支柱產業來發展。王石并不贊同這種觀點,他的一個重要理由是,雖然中國的房改已經進行了近20年,但房地產市場并不完善,住宅中商品房的比例僅占30%多,60%以上是各級政府的福利房,這會成為房地產業發展的一個障礙。

    片刻沉默后,朱镕基反問,“如果取消福利房分配制度,房地產行業能成為支柱產業嗎?”

    不到一年,朱镕基的假設,變成了事實。

    為刺激內需,推動住房制度改革,1998年7月,國務院下發《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在這份中國房改的標志性文件中,明確提出要停止住房實物分配。在中國沿襲了約40年的福利分房制度壽終正寢,中國房改向著市場化的方向邁進。

    一紙文件,結束了很多人福利分房的指望。

    當時正在《南方都市報》做攝影記者的何龍盛,覺得很失落,“我三年前剛到報社的時候,有人曾指著報社旁邊的一個水溝說,三年后,這里就是你們的房子。當時很高興,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要買房子。”

    更多的人在趕著搭福利分房的末班車。聽說國家要取消福利分房,很多單位開始突擊建房分房。調查顯示,1998年是城鎮居民購買公房比例最高的一年,近一半的居民因為擔心以后會買不到房改房而急于購進,二季度,突擊購房使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異常火爆。

    直到2000年2月,時任建設部部長的俞正聲,終于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住房實物分配在全國已經停止。

    20年的積累探索后,中國的住房改革,終于在制度層面完成了徹底的轉身。

    轉身以后

    原深圳市房管局副局長、78歲的駱錦星知道,如今,在熱鬧的深圳,已經很少有人像他一樣了解這座城市每棟房子背后的故事。

    比如被一棟棟高樓淹沒的羅湖麗苑小區,要不是小區門口明黃色外墻上的“深圳物業管理第一村”的牌匾,人們幾乎已經忘記,這個水泥外墻、最高樓層不過7層、如今居住者主要是深圳中低收入者和老年人的普通小區,曾創造了中國首個商品房樓盤的歷史。

    當深圳的房價已經成為全國的排頭兵時,“商品房”早已是人們司空見慣的名詞。統計數字顯示,僅在1999年,商品房的市場占有率就達到了85%,商品房從面向少數群體的奢侈消費轉向普通人的大眾消費。

    然而,在告別了擁擠的居住記憶后,普通中國人又迎來了高房價的痛苦。

    北京市民老孫一家三口,住在北五環外一套面積不到57平方米的房子中,房子沒有客廳,老孫和老伴的臥室充當了客廳,30歲的兒子住在10平方米的小間。為了這套房子,老孫花光了大半輩子的積蓄。如今,兒子結婚住房又讓他開始發愁,他留意著周邊房子的價格,眼看著房價往上漲,“我們隔壁小區的房子,2005年賣4300元一平方米,現在漲到一萬三了!”說到一路高漲的房價,老孫直咂舌。

    雖然政府調控房價的政策不停出臺,房價依舊像脫韁的野馬,飛速上漲,中國的住房制度改革,需要在新的節點上尋找思路的突破。

    2007年,是中國房改編年史上又一個關鍵年份。

    11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新加坡,他此行的目的,是向新加坡的住房制度取經。

    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發表演講后回答提問時,溫家寶說,改革開放近30年來,中國居民的住房條件有了很大改善,人均住房面積超過了20平方米,但是分布不均,特別是近些年來房價上漲較快,人們有很大的意見。

    同樣在這個場合,溫家寶透露了中國新的房改思路。

    溫家寶說,在住房上,政府的職責最重要的是要搞好保障住房,讓那些買不起房或者進城打工的農民工能夠租得起房、住得上房。而高檔住房,則主要靠市場調節。

    此后,一系列構建中國保障性住房體系的文件相繼出臺。僅在北京,十一五期間,就將建設3000萬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目前,已經至少有萬余人獲得了購買保障性住房的資格,他們將以低于市場價千余元的價格,買到屬于自己的房子。

    生活方式的變遷

    生活,就像《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里那棵發人深思的樹,幸福和不幸,都因為一套房子。

    30年曲折前行的中國住房改革,留給人們一個不敢想象的居住空間和生活方式的變遷。

    如今,在中國,房子已經不再只是一個遮風避雨的場所,還是一種生活方式。

    當初,在上海擁擠的弄堂里,透過薄薄的隔板,楊希鴻小聲說的話,也能被鄰居聽到,房子是公家的,即使鄰居干擾了自己的生活,她也不好意思開口說“不”。如今,在自己2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里,她可以自由安排個人的生活。她的女兒還參加了小區的業委會,年輕人經常通過互聯網上的社區論壇,組織周末郊游,號召公益活動,針對房屋質量、小區管理的問題,聯合起來維護自己的權益,要求民主管理。

    這些變化,快得讓楊希鴻難以想象。

    (來源:京華時報 劉薇)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新聞
       今日選萃
     
    | 關于中國日報網站 | 關于環球在線 | 發布廣告 | 聯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工作機會 |
    版權保護:本網站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站獨家所有,
    未經中國日報網站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国产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网站| 2022中文字字幕久亚洲|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7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天堂中文久久久久| 无码囯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最近2019中文字幕大全第二页| 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国99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无码伦av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久久| 天堂а在线中文在线新版| 青青草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无码 | 中文无码伦av中文字幕| 99久久国产热无码精品免费|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成人|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看无码 |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无码| 免费无码国产V片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娇色| 亚洲永久无码3D动漫一区|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国产|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www中文| AV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无码内射|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精品人体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 | 日本高清免费中文在线看| 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 日韩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偷拍| 亚洲ä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 日本高清不卡中文字幕免费|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无码丰满熟妇juliaann与黑人| 日本无码色情三级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