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洛杉磯報道:雖然全球經濟都陷入泥沼,短期內難以自拔,但是娛樂業經濟已經開始好轉,特別是跟中美兩國相關的電影電視業。
總部在洛杉磯,在北京設有辦事處的新華娛樂傳媒公司(Xinhua Media Entertainment)在制作中國題材的電影方面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執行總經理李威達(David Lee)對中國和美國文化都有著深度了解,并了解這兩種文化的共同點。公司目前有超過12個正在進行的項目,包括擔任《空手道少年》(The Karate Kid)的共同制片方。該片面向全球觀眾,正在中國拍攝。
“雖然我在好萊塢電影界已經10多年了,但是看到現在業界頗有創意的合作項目,還是很興奮,”李先生說,“更重要的是,經濟在好轉;因為最終中美兩國間有太多超出人們想象的共通點。名字、術語和角色可能聽起來不同,但是其實(兩國)有很多相同點。”
經驗豐富的好萊塢制片人拉菲拉?德?勞倫提斯(Raffaella De Laurentiis,曾制作過《功夫之王》、《沙丘》、《大班》等片)在美國中國都工作過,她說:“我想在中國拍更多的電影,因為這里有好多題材;中國是個了不起的國家。”
為了在兩個國家的電影業都游刃有余,她說:“秘訣就是找到同時吸引兩種文化的結合體,就像《臥虎藏龍》。”德?勞倫提斯同時指出兩國電影業的合作史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
“如果你追溯早期好萊塢和中國電影的合作,比如李小龍1973年的《龍爭虎斗》,這就是一個用新興跨文化偶像來制造市場效應的很好的例子,在美國這一效應尤其突出。”
李先生說跨文化的趨勢“應該是讓中國電影工作者、外籍演員、中方演員、外籍編劇都能一起真誠地合作。”
李先生還強調,除了武術外,有創意的東西方文化融合的題材越來越多了。
一月份,該公司準備推出一部以奧斯卡得獎演員主演的當代黑色喜劇片。“這部片子有一個中國導演,并且除了美國明星外,其他的演員全是中國人,”李先生說。他拒絕透露美國演員是誰,“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很多武打片了;這次全球觀眾都會有一種不同的感覺。”
另一個有很高預期的項目是一部投資了2500萬美金的電視劇,該劇主要表現19世紀華裔家庭在美國生活的故事。
《金山》(Golden Mountain)將由美天發展集團(Metan Development Group)制作發行。美天發展集團2月份由美國知名電視人拉里?那默(Larry Namer)和馬丁?旁波多(Martin Pompadur)和中國企業咨詢公司AmeriLink(總部在舊金山)的簡?張(Jean Zhang)創立。
“我認為《金山》很像《根》。”那默說。他參與創辦了E!娛樂頻道。
“《金山》很戲劇化,它一開場就是兩個家庭在19世紀五十年代從中國來到美國……結果都參與了建設鐵路,”那默說,“劇情隨著家庭和他們的子女發展,一直演到今天……這是一部在歷史背景下的家族劇。”
隨著中國對好萊塢新聞和模仿美國節目的需求增加,美天發展集團在這方面增加了投資。可能其中最大的項目就是投資一個偶像美國娛樂出版物,以使其在中國播出。
“我們正在與《好萊塢報道》共同制作一檔節目,利用駐扎在好萊塢的記者報道所有的娛樂圈聚會、首映式和活動,”那默說,“主持人會說中文和英文,所以他們對著湯姆?克魯斯說英文,轉過身,對著觀眾就講普通話。”
美天同時在制作一個面向中國觀眾的類似A&E《傳記》的節目。在洛杉磯制作的《大腕》拍攝在任何領域做出貢獻的著名人物,包括NBA明星科比?布萊恩和美國商界大亨沃倫?巴菲特。其他即將推出的節目包括一個結合音樂和時尚、風潮的節目《T型臺》,以及一個家居裝修類的節目—那默稱之為“一個東西方設計融合的節目”。
當談起對東西方未來的看法,這些娛樂圈資深人士全部都認為這是一樁只賺不賠的生意。
“如果你能看到中國在美國的投資有多少,你就知道再不多了解中國和其文化的人實在是太傻了,”那默說,“毫無疑問中國以后的影響力會更大。”
注:本文刊登于8月24日中國日報(美國版)第4版
(作者Randy Williams 中國日報(美國版)編譯:朱婧瑜 編輯:孫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