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人安德斯·貝林·布雷維克22日在奧斯陸和于特島制造的爆炸和槍擊事件導致93人喪生,約100人受傷,令這個北歐小國在震驚之余陷入深深的悲傷。新華社\法新社
幸福國家驚現噩夢
【英國《獨立報》7月24日文章】題:挪威必須正視極端主義威脅(作者布賴恩·布雷迪)
延斯·斯托爾滕貝格昨天首次就奧斯陸屠殺做出回應,代表深受打擊的國家發表講話。這位挪威首相在奧斯陸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這令人難以理解。”“這是一場噩夢。”
對于一個在數十年間成長為穩定民主政權的國家而言,本國同胞出于政治動機展開的屠殺確實令人難以理解。富庶的挪威幾乎沒有債務,每年的石油收入高達210億英鎊,是現代社會民主國家的典范。該國的醫療和教育水準極高,所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把它列為全世界最幸福的10個國家之一。
挪威還被列為受歡迎的移民目的地。該國目前有超過11%的人口是移民。近年來,移民急劇增加,而且主要來自西歐以外地區,所以奧斯陸成為“由于移民激增而增長最迅速的歐洲城市”。
不過,與其他西方國家不同的是,移民涌入并未引發對社會凝聚力和恐怖主義的擔憂。挪威雖然注意到反移民情緒越發嚴重,但并不認為這是個問題。
安德斯·貝林·布雷維克襲擊事件迫切需要人們進行反思。
移民問題成為根源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7月23日文章】題:屠殺案注定會引發移民問題爭論
安德斯·貝林·布雷維克是誰?他為什么以如此殘忍的方式對本國同胞下手?
布雷維克新建的臉譜網個人主頁上的照片顯示,32歲的他金發碧眼,具備斯堪的納維亞男性的典型特征。他的個人主頁中列出的興趣是狩獵、健身和參加共濟會活動。
盡管挪威偶爾出現過極右翼勢力針對少數族群發動的暴力事件,比如2001年挪威-非洲混血男孩本亞明·赫爾曼森遇害案,但是政府從未遭到襲擊。不過,布雷維克在一個充斥著反穆斯林和極右言論的網站上發表的言論,給他為何襲擊政府辦公樓和工黨青年夏令營提供了線索。
他曾在網站上寫道:“我們主要的敵人不是伊斯蘭激進分子,而是這些激進分子的幫手 多元文化主義者。”提到左翼青年組織和反種族主義團體時,他寫道:“我們無法接受工黨資助這些有組織地恐嚇政治保守派的暴力的 斯托爾滕貝格青年團 。”
2009年,布雷維克在一個在線論壇上發帖,聲稱在世界上任何國家,穆斯林和非穆斯林都不能和平共處,他還警告生活在混居社會中的非穆斯林會有“災難性后果”。
他大張旗鼓的觀點注定會在挪威引發關于種族關系和多元文化主義的新一輪爭論。近年來,大量來自人口以穆斯林為主的國家的人們移民挪威。
右翼勢力已然坐大
【美國《紐約時報》7月23日文章】題:挪威襲擊事件讓人們關注抬頭的歐洲右翼思想(作者尼古拉斯·庫利什)
22日發生在奧斯陸的襲擊事件重新引發了人們對挪威、甚至整個歐洲的右翼極端分子的關注。在歐洲,反對穆斯林移民、全球化、歐盟權力和多元文化運動的勢力被證明是一支潛在的政治力量,在少數情況下,甚至是暴力的刺激因素。
人們對少數民族、移民、尤其穆斯林的批評已不僅局限于啤酒屋和網絡聊天室,而且進入了主流政壇。雖然這些黨派本身基本上不寬恕暴力行為,但一些專家說,政治話語中的仇恨情緒對崇尚暴力的個人是一種鼓勵。
在瑞典,極右的瑞典民主黨贏得了新的勝利。該黨在去年9月的大選中獲得5.7%的選票,首次進入議會。奧斯陸的爆炸和槍擊事件也對歐洲和美國的安全服務部門敲響了警鐘。近年來,歐美對伊斯蘭恐怖分子高度重視,卻可能低估了國內激進分子的威脅。
在美國,這兩起致命的襲擊事件喚醒了人們對1995年俄克拉何馬城爆炸事件的記憶。在那里,右翼極端分子蒂莫西·麥克維用一枚人造肥料炸彈炸毀了一棟聯邦政府辦公樓,使168人喪命。
據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分析師約爾格·福布里格說,歐洲孤立的右翼團體在上世紀60年代起來造反,然后在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迅速消失。但最近幾年,甚至在一些著名政黨中,人們似乎都不再忌諱在二戰后遭禁忌的極右思想。
(來源:新華網 編輯:歐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