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普爾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A級降到了AA+級,美國為何會被降級?這一個字母的變化,為何會引發如此大的波瀾?中國會因此受到多大的沖擊,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謝穎穎和特邀評論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丁一凡、著名財經評論員劉戈共同評論。
美國主權信用降級撼動全球,政府信用零風險時代是否終結?如何防范美債危機連鎖反應?
5號晚間標準普爾出手了,將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由AAA下調至AA+,維持評級前景展望為負面,由此全球金融市場都被擔憂情緒所籠罩,來看部分國家股市的表現,7日埃及股市出現暴跌,跌幅為4.17%,跌至2年來最低點,致收盤時市值縮水達2.21億埃鎊,約合20.35億美元,以色列股市7日跌幅為6.99%,這是自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破產以來,以色列股市最慘烈的一天。由于市場擔憂情緒加劇,8日東京股市日經股市下跌202.32點,收于9097.56點,跌幅為2.18%,香港恒生指數下跌455.57點,報20490.57點,跌幅為2.17%,7日晚間紐約股市,股指期貨大跌,市場人士人為,短期市場將保持下跌態勢。
格林斯潘(美聯儲前主席):美國可以償還所有債務,因為它可以印更多的錢,所以出現違約的可能性為零,我想標普之所以給美國降級,是想敲響警鐘,因為他們覺得美國經濟現在越來越不對勁,需要給盲目自大的美國一點刺激,不過這件事造成的影響,看來比我預計的要復雜得多。
劉戈:評級引發負面反應可能是短時間的
(《今日觀察》特邀評論員)
為什么會產生這樣一個評級?評級帶來的這樣一種影響其實不是基于數據上的分析,而更多的是來源于一種情緒的表達。在此之前,美國兩黨,美國的政府和國會在糾纏和爭斗,大家絲毫看不到互相之間政治上的妥協和一起解決美國債務問題的努力,那么讓這樣的一個問題,越來越像一個無解的問題。在這個時候,表面上是評級引發的,但實際上是前一階段一個不滿情緒的反應,所以這種反應可能是短時間的,更多的是一種心理上的感受,而不是一種實際意義上的一種反應,它像是一個炸雷,但是后面有沒有大雨也不一定。
丁一凡:美國信用降級引發市場的劇烈反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 《今日觀察》特邀評論員)
實際上,奧巴馬政府和國會談判中間達成協議,提高債務上限以后,在市場上引起了一波震蕩,在達到債務上限的時候,整個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場都暴跌了一下。這一次降低美國的國債信用評級又引起了一波恐慌,這里面說明幾個問題。一般來說,因為國際投資者對美國經濟的增長前景不看好,這就引起了當時市場一波暴跌,這一次又體現了這樣一個問題,因為美國的國債在債務市場上,是一種基礎債務,許多金融機構都掌握著大量的美國國債,作為資產保險的資產,可以對沖。這一降級以后,它會有一系列的波動,因為它直接影響到許多金融機構的資產質量問題。因此一下就引起了恐慌,市場就馬上有了一個劇烈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