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爆粗口教授解事件前因后果
不后悔非理性行為
為什么這次不選擇學術的方式?
《文藝研究》雜志社主編方寧表示,鐘華的書評發表后,季廣茂從未和雜志社聯系過,也沒有給雜志社投過反駁鐘華的文章。直到他在博客上用非文明的方式回應鐘華兩個月后,他的一位學生才將一篇反駁鐘華書評的稿件送到雜志社。方寧說,《文藝研究》愿意給批評者和被批評者提供理性的批評平臺。但是,季廣茂的學生并非被批評者,他無論在思想上、觀念上還是學術水準上,都代表不了季廣茂,因此,雜志社沒有同意刊發此文。
對此,季廣茂稱,在看到鐘華書評的一瞬間,他根本就沒想到通過寫反批評去反駁,“根本不值得一駁,他根本不是在和我討論學術,而是潑了我一身臟水,全是屈辱。”如果不回應,他會“憋死”,因此選擇在博客上發泄。
直到現在,季廣茂依舊認為,如果當初采取理性的方式,不會比現在的結果好。
學者希望回歸學術事件
對于自己在博客上罵人會發展為公共事件,季廣茂說他“始料不及”。他說,他當時就是想泄憤,讓認識他的朋友和學生看到他生氣了。因為他覺得自己不是公眾人物,只有熟人才會關注自己的博客,沒想到會被媒體所關注。
雖然爆了粗口,但季廣茂稱自己的不雅言語一直僅限于博客,在上升到媒體的公共空間后,他就刪除了博客,并已向公眾道歉。“我罵了。我錯了。我道歉了。就這樣了。”
對此,張清華說,“畢竟他只寫在了博客上,有些話在網絡上不算粗話。”他希望公眾應平等對待每一個人,不要以高于一般公民道德化的標準來要求大學教授,更不應將其統稱為“知識分子”。
事件發生后,季廣茂不停地接受媒體采訪。他希望通過媒體的注意,進而引起學界的關注。“我希望學界的人理解,我被批評的著作不是垃圾。”
北師大文藝學學術帶頭人童慶炳教授在電話中對記者說,這件事到了該結束的時候。他認為,季廣茂和鐘華之間的爭論僅是學術上的。季廣茂認為鐘華的書評不恰當而氣憤,進而說了不雅的話,這不符合學界秩序。“學術問題只能用學術方式解決,謾罵是解決不了的。”童慶炳說,季廣茂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且已將謾罵文章刪除并向公眾道歉,那么這件事情就應該過去了。
童慶炳希望媒體和公眾不再浪費時間去爭論教授罵人對不對,而是有相關專業的學者來對季廣茂遭到批評的著作進行評價,使此事真正納入學術對話和學術討論這一軌道上來。(記者 裴曉蘭)
來源:京華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