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亮點 3
機翼增掛架 導彈增至6枚
不過就轟-6本身來說,并不是一個合適的空射巡航平臺。該機最大缺點就是采用的渦噴-8發動機,推力小,耗油量大,加上機身彈艙容量較小、載彈量小、航程近,因此飛機掛載巡航導彈的時候只能采用阻力較大外掛方式,這樣,轟-6的缺點就變得更加突出。此外,盡管經過多次改進,轟-6的航電系統仍舊比較落后,缺乏較為完善航電、火控及外掛管理系統,所以我國空軍才會決定為轟-6換發動機,這就是傳說中的轟-6K。該機實際上可以看做我國空軍的巡航導彈載機。實際上,美國空軍也有為B-52轟炸機換發的想法。據悉,轟-6K用兩臺D-30KP-2發動機替代了原來的渦噴-8發動機,從技術上來講,D-30KP-2并不代表著現代航空發動機的最新水平,但其各項指標比渦噴-8相比,提高還是非常明顯的。比如渦噴-8最大推力在93千牛左右,重量為3230公斤;而D-30KP-2達到107千牛,重量卻只有2300公斤左右;耗油量渦噴-8在1左右,而D-30KP-2只有0.5—0.7。兩者尺寸相差不大,渦噴-8長為5.31米,直徑為1.4米;而D-30KP-2長度在5.7米,直徑最大為1.5米。因此,只需要將轟-6的發動機短艙和進氣口適當加大,就可以滿足換裝D-30KP-2的需要。
由于發動機性能的增加,有效增加了飛機的性能,為飛機增加載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轟-6K在機翼增加了4個掛架,從而讓其巡航導彈掛載數量增加至6枚,有效地提高飛機的單機和單次攻擊火力密度。另外,我國航空電子系統技術水平發展較快,可以為轟-6K換裝備包括電子飛行、慣導、外掛管理在內的綜合航電系統和玻璃化座艙,從而進一步提高其作戰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攜帶6枚長劍-10巡航導彈時,轟-6K飛機的最大作戰半徑在3000公里左右,可打擊4500公里外的地面固定目標。我軍轟炸機從陜西機場起飛,與關島、新加坡、印度中部、俄羅斯歐亞交界線等地區距離均在4000公里左右,這意味著隨時可以出動對這些地區進行打擊。當一個轟炸機團18架轟炸機出動時,可以一次向戰區發射108枚巡航導彈。根據美軍戰斧導彈使用情況統計,摧毀一個發電廠、指揮控制中心之類的重要目標需要發射7枚導彈。這意味著一個轟炸機團一次出動可以摧毀15個左右的戰役目標。美軍在琉球群島上共有39處重要軍事設施,轟炸機團一次就可以摧毀其半數,極大削弱沖繩基地運作能力,為后續攻擊機群打開空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