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日前破獲一起特大跨境銷售假藥案,查獲假藥2500余包,約70余萬粒。這些藥為泰國YANHEE(燕嬉)減肥藥。由于該藥未經國家藥監局批準進口,在國內沒有正規銷售渠道,因此,有很多人以代購名義在網絡上非法銷售。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規定,北京市藥監局認定該藥為假藥。李文攝
互聯網時代的人們,連看病都在網上解決。有調查顯示,八成網民有網上問診經歷。但一些專家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網上看病非常不靠譜。與去醫院問診相比,網上看病固然有其便利性,但充滿風險。有醫生甚至表示,通過網絡自行診斷的誤診率達到99%。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醫政醫管局負責人則明確表示,網絡診療屬于非法行醫,需要加大監管力度。
網上看病漸流行
“最近脖子酸痛,網上查了一下說是頸椎病?!毙⊥踉谝粋€聚會上說道,隨后幾個朋友也紛紛表示在網上搜索后發現自己好像患上了某種疾病。
如今網上看病逐漸成為時髦。記者發現,包括身邊朋友在內的多數人在身體出現不舒服時,不是去醫院,而是在網上搜索信息或通過網上在線的“醫生”來判斷病情?!坝胁柧W絡”已經成為很多人的選擇。某健康門戶網站組織的一項調查顯示:83.2%的網民有網絡問診經歷,其中34.2%的網民會向一些健康網站咨詢“頭痛腦熱等小病痛”,33.1%的網民熱衷于從網上獲取保健知識。
網上看病,顧名思義就是患者通過網絡平臺實現與醫生的線上即時交流或者留言交流,達到對(患者)自身病情的初步判斷的效果。記者了解到,一般的網上看病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醫療平臺咨詢。由醫院或醫藥企業建立的獨立醫療平臺,如醫院網站和“好大夫”等醫療平臺,針對患者的提問進行解答。二是網友互助。通過網絡互助問答平臺如百度知道等,網友間進行病情討論與互助。三是微博問診。通過微博平臺與醫生進行點對點的直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