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5月8日發表文章:昨日,英國大選落下帷幕,然而由于沒有一個黨派獲得超過半數選票,英國出現了36年以來的首次“懸浮議會”。
保守黨獲得了306個議席,還需20個席位才能超過半數議席,成為最大黨派。
工黨在2005年的大選中曾以66個席位的優勢獲勝。此次大選中,工黨預計會丟掉85個議席,得到261個席位。
大選結果揭曉后最失望的莫過于尼克·克萊格領導的自由民主黨,因為此前據預測,克萊格很可能成為此次大選中最大的一匹黑馬。
現年43歲的保守黨領導人大衛·卡梅隆很有可能成為英國200年來最年輕的首相。他在成功拿下牛津郡的威特尼選區之后說,戈登·布朗領導的工黨已經失去了管理國家的權力。
“我認為形勢已經很明確了,工黨已經失去了單獨管理我國的權力。”
“我們隨時準備盡一切力量,為我們的國家建立一個強大、穩定、有決斷力的政府。”
克萊格在與另外兩黨的領導人進行的電視辯論中表現出眾。這也是英國大選中第一次采用電視辯論這種形式。然而在實際的投票中,克萊格領導的自由民主黨丟掉了6個席位,僅僅獲得了51個議席。
保守黨的全國支持率比工黨高出了5.1%,增加了94個議席,這是保守黨在60年來的大選中取得的最大進步。
自克萊格在回到自由民主黨位于倫敦考利街的總部后表示,托利黨的領導人應當作為組建政府的首選。
“今天早晨,似乎保守黨獲得了更多的選票和議席,盡管不是多數,但我仍然認為應當由他們來對國家進行管理。”
然而,克萊格也補充說,英國“得票最多者當選”的選舉制度也由此被打破,他也將繼續致力于選舉制度的改革。
盡管工黨獲得了自1983年以來最低的支持率(僅有29.2%的選票),但昨天首相戈登·布朗已經回到了唐寧街10號。
根據憲法規定,作為現任首相,他有權利繼續留在辦公室,與其它政黨合作形成主要聯盟并領導下院。
今年2月,布朗曾組建了一個正式的機構,各政黨可與現任政府人員進行對話。
布朗很有可能向自由民主黨作出承諾,建立一套以比例代表制為基礎的新的競選制度,為自由民主黨這一第三大黨取得更多的議席鋪平道路。
然而,即使工黨和自由民主黨聯合,仍然無法取得多數議席。
內部人士認為,自由民主黨很有可能拒絕工黨關于聯合的提議,因為他們認為這一舉動可能被視為支持不受歡迎的政府。
上一次英國出現“懸浮議會”是在1974年的2月,當時在任的首相是保守黨的愛德華·希思,他在唐寧街的辦公室待了3天,但還是沒能同其他政黨組成多數黨。周一晚上,他遞交了辭呈。而這一次,黨派之間的討論可能要持續更久,甚至長達幾周。
最終,可能的結果是卡梅隆在反對黨的默許下,組成少數黨政府。
政治上的不確定引發了金融市場的恐懼,昨天,英鎊兌美元較前交易日下跌近2%,跌向1.45。英鎊兌歐元則下跌了1%,跌向1.14。至昨日下午1時,《金融時報》100種股票平均價格指數下跌13.31點,達到5247.68點。
并且,由于周四晚投票站于英國當地時間10點關閉,許多在站外排隊等候投票的選民因喪失了投票權而深表不滿。
英文原文請見:http://www.ttav89.com/zgrbjx/2010-05/08/content_9824111.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作者為中國日報英籍編輯 ANDREW MOODY 編譯 劉江波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