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1月11日報道:在華工作的加拿大精神病學家邁克爾·R·菲利普斯,就曾在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The Lancet)發布一份報告指稱:中國早在1999年,自殺率就已經達到0.023%——而中國在世界上早已被列入自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這一數據再加上近期富士康接連發生的自殺事件,使得人們以為自殺問題在中國愈演愈烈。
但是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景軍則對這種說法提出質疑,并且用自己全國范圍內的調查結果力求展示出真實的一面。景軍和他的學生們足足花了一年的時間,建立起中國首座自殺數據庫,以摸清中國境內自殺現象的總體走勢。他的獲取數據的渠道包括:《世界衛生組織衛生統計數字年鑒》,全國疾病監測系統(統計樣本為一千萬人),以及《中國衛生統計數字年鑒》(統計樣本為一億人)。這一數據庫所含數據的時間橫跨23年,從1987年到2009年。
景軍根據數據庫的數據計算了中國的粗自殺率(這一指標在世界上廣為采用)。雖然中國的粗自殺率在前些年相對較高,但他研究發現,這一數字在近些年來有所下降,與之相對照的是世界其他地區同期的粗自殺率卻處于上升態勢。
根據景軍的計算,中國在2004年自殺率就已經降至0.01個百分點。2009年,這一數字更是下降至0.007%,遠遠低于全球自殺率的平均值——0.016%。即便將統計過程中遺漏的自殺數字補齊(注:20世紀90年代一項研究顯示“遺漏未報告的自殺案例”所占比例為9%),那么中國2009年的自殺率也仍然低于0.008%。
邁克爾·菲利普斯也承認,中國自殺率近些年有所下降?!芭c媒體報道、公眾想象不一樣的是,中國目前的自殺現象正呈減少的趨勢”,景軍說。
景軍發現,中國近幾年自殺案例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農村地區婦女的自殺數量穩步、大幅降低。農村地區婦女自殺率由1987年的0.03%猛降至2009年的0.01%。
早些年前,研究人員發現中國女性的自殺率高于男性,這一現象在世界其他地區比較罕見。但中國女性自殺數量,尤其是農村地區,在近些年下降得尤為顯著?,F在中國女性的自殺率幾乎與男性持平了。
作為一名社會學家,景軍更關心的是導致自殺率下降背后的社會原因。他通過研究1987年至2009年的數據,發現農村地區自殺率出現下降的時期,恰巧是農民工外出打工人數不斷增長的時期——這兩個指標基本上是成反比的:農民離家進城務工的人數越多,農村人口的自殺率就越低。
景軍表示,農村婦女大量進入各級城市工作(全國范圍內總人數估計多達4400萬),直接促成了農村婦女自殺率的下降。進城務工幫助許多農村婦女擺脫了忍氣吞聲的生活狀態、沒完沒了的家庭矛盾,以及一樣常見的自殺工具:農藥。
首先,在中國農村地區頗為突出的問題是:女性的社會地位仍然相對低下。調查統計結果顯示,農村婦女在婚姻、受教育等方面擁有的自由更少。農村婦女在新婚之后,基本上都等于踏入了一個陌生的社會、家庭環境,常常缺乏充分的支持與關愛。因此農村婦女在很多層次的人際關系中處于劣勢。景軍表示,農村婦女進城務工之后,就可以不用再受鄉下的窩囊氣了——這就減少了絕望心理出現的幾率,也給自殺念頭的產生打了“預防針”。
此外,雖然觸發自殺動機的因素多種多樣,但世界范圍內促使年輕女性自殺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婚姻生活或感情生活的不幸福。有在四川、山東和湖北省進行的四項大型研究發現:農村地區有半數的自殺現象是由家庭矛盾引發的。這類矛盾,尤其是婆媳矛盾,在中國社會是司空見慣的,也不太可能根除?!巴獬鰟展椭r村婦女遠離了這類家庭矛盾”,景軍說。
再者,有研究顯示,農村地區大多數自殺者都是選擇服農藥自盡的。與在鄉下居住的女性比起來,進城務工的女性幾乎接觸不到農藥。農藥在城市的“絕跡”大大降低了女農民工自殺的可能性。
景軍認為,生活方式從農村到城市的轉變,對于降低農村婦女乃至全國范圍內的自殺率都有較大貢獻。
但景軍也注意到某些社會群體的特殊現象。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是年輕人自殺率高于老人,但在中國,老年人的自殺率卻高得反常。此外,近十年來有一段時期還出現城市地區老人自殺率陡增的情況。
盡管老年人選擇輕生多半是因為受慢性疾病或家庭矛盾的困擾,但景軍猜測認為,城市老人自殺率居高不下與一些社會性因素有關,比如醫療保障的缺失、大規模強制拆遷等問題。
有一些事實能夠支持景軍的論斷。2006年,城市老年人自殺率一度下降,而這一年正是全國推行城市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第一年。從20世紀90年代起,北京大規模地拆遷改造胡同,拆遷安置問題引發的住戶家庭矛盾有增無減,時常涉及到老年人——巧的是,這一時期城市老年人自殺率也呈上升趨勢。
景軍駁斥了那些夸大中國自殺率的行為、言論,并想通過自己的研究扭轉公眾對于自殺問題的錯覺和誤解;但是他也反對某些人隨意將自殺歸因于精神疾病。作為一名社會學家,景軍認為自殺是一種社會問題,他堅信,民生政策的改進能夠讓自殺率降得更低;政府有關部門如果能進一步改善社會環境,那么更多人就能避免重蹈悲劇。
英文原文請見:http://www.ttav89.com/opinion/2010-11/11/content_11532044.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王漪清 編譯 張隕璧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