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wǎng)消息:英文《中國日報》4月17日報道:放射性廢棄物對食物鏈究竟有多么深遠的影響?被污染的菠菜、牛奶、魚,以及海藻和貝類海鮮等海產(chǎn)品,這些可以放心吃嗎?這些將來還能放心吃嗎?由邁克·彼得斯、Tiffany Tan、徐帆、史迎迎、李曄組成的中國日報周日組在該專題報道中進行了調(diào)查。
“日本核泄漏之后海鮮還可以吃嗎?”一個用戶名為bestgirl999的女士在天涯論壇上這樣發(fā)問。該論壇是中國最受歡迎的論壇之一。“我有一個近一歲的兒子。我本想在他的輔食中添加鮭魚粥,不過,我現(xiàn)在是不敢喂他那個了。”
“豬肉和羊肉含有‘瘦肉精’,雞肉被注入了激素。我相信牛肉里也有添加劑。我可以做個素食主義者,可是,我的寶寶怎么辦呢?”
一個人回帖稱:“我都至少兩年不吃(海鮮)了。”
另一人稱:“這個問題比毒牛奶或‘瘦肉精’更為嚴重。”
日本福島核電站核反應堆部分垮塌之后,不斷向空氣中和太平洋中釋放放射性物質(zhì),即便在我們寫這篇報道時,這仍在進行。這引發(fā)了無數(shù)關于食品供應安全的討論,上面引述的線上討論只是其中之一。
福島危機的嚴重性已經(jīng)升級至國際核災難評級的最高等級,與1986年切爾諾貝利災難處于相同水平。
3·11地震和隨后的海嘯對日本造成了極大的破壞,損毀了日本的核電站。之后,在核電站附近社區(qū)的魚類、蔬菜和牛奶中都發(fā)現(xiàn)了放射性同位素的痕跡。
在東京的供水中也探測出了放射性碘,而東京在福島縣以南240公里。
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愛達荷州、華盛頓州、和田納西州的飲用水中都探測出了微量的放射性碘。部分歐洲國家,如愛爾蘭、法國和希臘的牛奶樣品中也查出了低水平輻射。
在中國,12個省市,包括北京、上海、湖南、廣東和海南,都在菠菜、蘆筍、萵苣、卷心菜和大白菜等蔬菜中探測出了放射性碘。
事實上,在上海,消費者們都在避免購買菠菜。張麗祥今年30出頭。他也許是浦東齊河路食品市場仍然能賣出些菠菜的少數(shù)攤販之一。不過至少可以說生意不怎么好。
“這一大柳筐菠菜在這放了三天了。”張指著一籃子蔫了的蔬菜說。他說,先前北京報道了受污染菠菜之后,上海人開始擔心“餐桌上的核輻射”。
萵苣和大白菜的銷量也很低。
惠麗潔是一名55歲的家庭主婦。她現(xiàn)在主要是照顧好她懷孕的女兒的飲食。她說她現(xiàn)在買什么東西之前都要再三考慮。
“海鮮在我們的餐桌上是完全禁止的,因為沒人知道受污染的水流是如何移動的。我們也已經(jīng)不再吃菠菜了。”她說。
“至于其他蔬菜,我只買那些溫室種植的。即使這樣,我至少要將它們泡在清水中半個小時,還得放上小蘇打來中和農(nóng)藥殘留什么的。”
但華東師范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陳真樓教授說:“微量的污染并不能代表公眾健康危害。之前核電站附近的牛奶和其他農(nóng)產(chǎn)品被禁,這些有關日本放射性食品的言論使得一些人覺得不安,即便他們身處數(shù)千里之外。”
他說這是“不必要的”。
上海的本地海鮮市場有幸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因為其供應主要來自國內(nèi)。“我們從浙江、江蘇和山東進海鮮。”上海銅川水產(chǎn)市場的張恒明說。該市場是上海最大的水產(chǎn)市場之一。
據(jù)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韓春麗稱,正對從日本進口的食物執(zhí)行嚴格的進口檢驗檢疫。
“我們遵照國家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的指令,已禁止了從日本的五個縣進口乳制品、海鮮和蔬菜,”她說,“此外,我們現(xiàn)在在現(xiàn)場和實驗室都對進口貨物進行仔細檢查。”
自三月底以來,衛(wèi)生部已下令中國14個地方的管理人員,包括北京、上海以及一些沿海省,對飲用水和食品進行輻射測試。歐洲聯(lián)盟表示,將加強對日本食物的輻射限制。印度稱其將在至少三個月里禁止日本食物進口。
同時,在所有中國的省份中,有一個省在空氣中探測出了微量的放射性碘;31個省中19個探測出了銫。
自這些發(fā)現(xiàn)以來,大多數(shù)中國人已經(jīng)進入了防御模式。他們遠離日本進口食品、已報道的受到污染的蔬菜以及海鮮。他們擔心這些食物吸收了福島核電站釋放到海中的放射性粒子。
另一些人變得更加積極主動,搜尋任何能想象到的關于如何防止輻射傷害的建議。淘寶網(wǎng),這個中國最大的網(wǎng)上零售商,其“抗輻射”口罩和隔離服一直旺銷。
但是,這種擔心和悄無聲息的恐慌究竟是否有道理,我們的周日組決定將事實和謊言區(qū)分開。見第4頁及第5頁的故事。
英文原文請見:http://www.ttav89.com/cndy/2011-04/17/content_12338920.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周日報道組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