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中國職員人數或將大幅提升
聯合國招聘網站顯示,通過國家性競爭錄取考試并不意味著能立刻獲得聯合國中的職位。考生會被納入一個候選名單,往往可能要花上幾年時間才能等到職位空缺。
但是青年專業人士項目則不同,在考試結束的3-9個月之內,通過考試的申請人就會被通知獲得聯合國內最多3個工作機會,并且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進行選擇。
另外,戴曉初預計這個新的錄取計劃很有可能將一年舉辦一次,但是國家競爭性錄取考試在過去的10年僅舉辦了幾次。
中國2012年交付聯合國的會費預計將上升至8240萬美金,占整個預算的3.18%。戴曉初表示,由于中國職員在聯合國的代表性尚且不足,通過考試加入聯合國的年輕人不僅能幫助緩解這個矛盾,也同時為自己在國際關系方面的事業打好堅實的基礎。
很多國家都非常重視自己的國民在聯合國中的代表性,因為有時候這一點能精妙地關系到在重大國際事務中的議題設置問題。
為了培養更多的聯合國外交官,例如瑞士政府就設置了一筆專門的資金,通過一個名為“專業助理項目”(associate expert programmes)的計劃資助年輕的專業人士去聯合國工作。日本和韓國也有類似的舉措。
為了擴大聯合國在年輕人中的影響力,中國政府也開始設立一些專門的課程培訓有志于投入外交事務的年輕人。本次由人社部和中國聯合國協會共同舉辦的國際公務員能力建設中遠培訓班,就是這樣一個例證。
承辦方復旦大學聯合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貴洪表示,本次培訓是此類項目的第二屆,目的是培養具有國際意識的年輕學子在一個高度依存的世界里承擔共同的責任。
來自44所國內外高校的103名同學會參加這為期一周的培訓。一些非常資深的外交官,例如前聯合國副秘書長、中國聯合國協會會長陳健先生,將就一系列圍繞聯合國的話題開展演講。
來自北京外國語大學外交學專業的學生周舟參加了本次培訓。他認為在聯合國工作能有力地拓展他在一些社會問題上的視野。然而他卻一直認為,只有先成為中國國內的公務員,才有可能進而加入聯合國的大家庭。
但是,戴曉初表示這種認識是一種誤解。中國近年來已經做出了很多改革,力圖將其選拔聯合國國際公務員的機制變得更為公開透明。這早已不同于上世紀70年代,當時成為中國外交部的外交官似乎是獲取聯合國工作的先決條件。
“過去我們非常重視候選人的語言能力。但如今,聯合國更為需要的是在某一特定領域有所專長的人才,例如在環境、教育、勞工、會計、金融等方面,”戴曉初說。
“除了能獲得一些知識外,我認為這次培訓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供這些有相同志向的年輕學子進行頭腦風暴和互相交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辛格向記者表示。辛格也是此次培訓的講師團成員之一。
說起在教科文組織工作的中國籍雇員,辛格翹起了大拇指:“他們都非常聰明、勤懇,而且具有職業精神。”
(來源:中國日報 賀煒 編輯:孫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