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記者】:近年來,廈門市積極推動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將服務外包產業列入“十一五”規劃重點發展的三大新興產業之一,由于臺灣在承接國際市場特別是日本服務外包業務方面有著獨特的先天優勢,廈門如何創新服務外包模式有效對接臺灣服務外包產業把廈門打造為海峽西岸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服務外包基地城市?
【劉賜貴】:近年來,廈門市積極推動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將服務外包產業列入“十一五”規劃重點發展的三大新興產業之一,在人才引進與培訓、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國際認證補貼、開拓海外市場、國際通訊費用補貼、貸款貼息、技術改造支持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一批具有規模和實力的服務外包企業紛紛落戶廈門,形成了“臺灣接單,廈門服務”的業務模式,推進了以廈門市軟件園為核心示范區的服務外包中心的形成。截止2008年底,廈門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產值達145億元,增長31.8%,實現稅收4.9億元。全市從事服務外包企業91家,離岸外包業務收入3.3億元,產值超過10億元人民幣。服務外包核心示范區(廈門市軟件園)已經入駐企業297家,實現銷售收入62億,稅收1.6億,人數1.8萬人,形成了以東南融通、吉聯科技、雅馬哈等骨干企業為主的企業群。
主要特點:
1、對接臺灣發包初具規模,成效顯著。呼叫中心、IC設計、軟件開發、動漫制作等方面都已形成一定規模。在廈門的22家IC設計企業中,臺資和歸國人員企業16家,占73%;2008年產值約5.3億元,同比增長32.5%。臺灣呼叫中心業務如臺灣大哥大、正航、文典等紛紛轉移廈門,席位數不斷增多。臺灣西基動畫、華榜科技等企業積極承接歐美動畫及特效制作,業務量快速增長。
2、企業接包定位準確,優勢明顯。廈門信息港、日本Technos、臺灣東元三方共同成立了華日通公司,積極拓展對日外包業務合作新模式,形成了獨特的競爭優勢。廈門吉聯科技、東南融通、翼華科技、微聯、新熱力科技等企業在航運、金融、保險、軟件和網絡游戲開發等方面獨具特色,接單量持續增長。
3、核心示范區配套完善,影響力提升。“國家軟件與集成電路設計國際人才培訓(廈門)基地”和“國家動畫產業基地”相繼落戶廈門軟件園,IC設計、數字媒體、軟件和思科網真系統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相繼建成投入運營。2008年成功舉辦ASOCIO第二屆亞洲-大洋洲地區軟件園高峰論壇,與來自9個國家和地區的15個軟件園締結聯盟。
目前,廈門正在緊緊抓住新一輪國際服務業加速轉移和兩岸實現全面三通的歷史機遇,更加主動地對接跨國公司和臺灣企業服務外包轉移,拓展服務外包空間,提升服務外包能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高增值服務能力的服務外包企業,聚集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和拓展市場能力的服務外包高端人才,把廈門打造為海峽西岸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服務外包基地城市。主要措施:
一是“走出去”,針對臺灣服務外包產業進行專業推介。 二是“請進來”,建立多層次的服務外包投資促進網絡。加緊引進臺灣中華軟協在廈設立辦事處,建立臺灣業務發包至廈門的經常性管道。積極籌劃廈門-臺灣呼叫中心近岸服務峰會,探討兩岸業務流程外包(BPO)業務合作,擴大我市在兩岸服務外包合作中的影響。發揮臺交會平臺作用,擴大邀請臺資信息服務企業和服務外包企業參展參會。三是“給政策”,努力拓展服務外包優惠政策空間。積極落實《廈門市關于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對于符合條件的服務外包企業給予人才培訓、認證費用、通訊費用、房租補貼等各項財政扶持資金。做好現有臺資軟件與信息服務企業的企業后期服務,通過“以商引商”,吸引更多臺資服務外包企業落戶廈門。四是“育人才”,鼓勵校企合作,建立服務外包公共培訓平臺。五是“拓市場”,與臺資企業共同開拓國際市場。積極爭取在日本設立貿易促進中心,在開拓商品貿易的同時,為我市中小服務外包企業在日本聯系業務提供平臺和支持,降低企業開拓日本市場的成本和難度。
劉賜貴簡歷
劉賜貴,中共廈門市委常委、副書記、廈門市人民政府市長。
男,漢族,1955年9月生,福建惠安人,1973年12月入黨,1973年2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在職大學學歷。
1973.02-1976.10福建省邵武縣洪墩公社外石大隊插隊知青、大隊黨支部書記;
1976.10-1977.12福建省邵武縣洪墩公社團委干事、團委書記;
1977.12-1980.03福建省邵武縣洪墩公社黨委副書記;
1980.03-1981.09福建省邵武縣洪墩公社黨委書記、革委會主任;
1981.09-1983.08福建省委黨校第一期干部培訓班學員;
1983.08-1983.10福建省邵武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1983.10-1986.02福建省邵武市委副書記;
1986.02-1988.12福建省光澤縣委副書記;
1988.12-1993.03福建省光澤縣委書記;
1993.03-1997.03共青團福建省委副書記、直屬機關黨委書記、省青聯主席(1995.06-1997.03)、全國青聯常委、省政協常委(其間:1994.08-1996.12參加中央黨校函授學院經濟管理專業學習);
1997.03-1998.08莆田市委常委、副市長;
1998.08-1999.12莆田市委副書記、副市長;
1999.12-2000.03莆田市委副書記;
2000.03-2002.05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局長、黨組書記(其間:2001.09-2002.01中央黨校進修二班學習);
2002.05-2002.12龍巖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市政府黨組書記;
2002.12-2005.06龍巖市委副書記、市長、市政府黨組書記(2005.5主持龍巖市委工作);
2005.06-2005.07龍巖市委書記、市長;
2005.07-2007.01龍巖市委書記;
2007.01-2007.02廈門市委副書記;
2007.02廈門市委副書記、代市長。
2007年4月,當選為廈門市市長。
編輯:段若蘭 來源:中國日報福建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