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經濟學家、香港中文大學最高學術級別的首席講座教授郎咸平4月18日將來到天津參加第八屆中國環渤海才智論壇,探討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突圍問題,并就此發表他個人的觀點和見解。
盡管美國政府采取措施建立防火墻,防止次貸危機向美國金融體系及實體經濟擴散,但針對泡沫、損失等次貸本身的問題還沒拿出實質性措施。次貸問題隨時可能引發更大的市場動蕩。這給中國企業的海外業務以及擴展會帶來哪些不確定性和風險?
美國進行7000億救市計劃后,各國紛紛參與,救市計劃實施后,2009年中國企業的發展會受到國際環境哪些影響?在此環境下,2009年中國貨幣政策應該如何變化?2009年中國宏觀經濟走勢何去何從,又如何應對全球經濟危機的沖擊?在前所未有的產業鏈戰爭時代,中國還是制造業大國嗎?中國還有廉價勞動力的優勢嗎?
2009年的投資營商環境將如何變化?在外部需求下降,貿易順差減少,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等諸多因素影響下,中國企業面臨困境的長短期解困戰略該如何思考?哪些行業能從擴大內需十項措施中受惠?企業應如何把握政策抓住發展機遇脫穎而出?
帶著這些問題,屆時會有來自天津、北京、河北等全國各地的企業董事長、總裁、總經理等一起參與論壇,聆聽郎教授的獨到見解,為環渤海企業在經濟危機下突圍尋找突破口。
郎教授曾于1998-2001在世界銀行擔任公司治理顧問,致力于研究公司治理以及保護小股民權益的課題。2003年以來,他把主要精力轉向企業戰略研究,為企業高管人士進行“公司治理與企業戰略”剖析,被稱為“中國民營企業教父”。
郎咸平的觀點受到媒體,學術界以及政府的重視,因此被媒體尊稱為“郎監管”。“金融危機就是美國的三聚氰胺事件,三聚氰胺使得中國人不敢喝牛奶了,而金融危機使得美國人不敢消費了。”這是郎咸平之前發表的觀點,“美國消費者信心下降,導致我們的出口行業訂單大幅減少,減幅非常驚人。”
記者獲悉,此次活動由連邦教育集團管理咨詢公司主辦。
編輯:鄧京荊 來源:中國日報天津記者站 (記者 王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