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軍寨耕地被當地政府以建設“奧體運動旅游主題公園”名義征用后,曾長期閑置,這是萬軍寨村荒草叢生的耕地(2009年2月攝)。新華社記者張軍攝
省里道道“禁令”,難擋基層“綠燈”
“奧體公園”項目審批上馬,經過了省、市、縣三級政府發展改革委、旅游、規劃、國土、建設等職能部門層層“把關”,各類“關口”10余個。當地群眾不明白的是:誰為開發商改建別墅開了“綠燈”?
針對群眾舉報,2006年6月底,陜西省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局曾組成調查組前往調查,并向省里呈交了調查報告。省、市主要領導在這份調查報告中批示:“奧體公園”已出現改變用途苗頭,要嚴格監管項目用地,防止改變土地用途。陜西省政府還責成西安市和戶縣政府有關部門嚴格監管,防止項目用地改變用途。但當年9月,開發商就在規劃項目區建成一座獨門獨院別墅樣板房進行促銷。對開發商這些行為,戶縣相關部門并未有效制止。
同年10月底,陜西省國土資源廳會同有關部門對“山水草堂奧體公園”項目再次調查。查明戶縣政府自2002年7月至2004年8月,分5次向盛景公司出讓土地2309.94畝。其中第一宗地用于建設“山水草堂農業生態園”。其余4宗地用途為“以體育、生態為主的旅游公園用地”。戶縣國土資源局在給盛景公司的5份土地出讓文件中均寫明:“不許改變用途,出讓年限50年?!?/p>
但在給盛景公司頒發國有土地使用證時,戶縣國土資源局卻在土地用途一欄中加入“房產”二字。對添加“房產”二字的政策依據,戶縣國土資源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這一問題無法回答。
事實上,戶縣有關部門的“無法回答”背后有玄機。不知出于什么原因,2005年2月4日,西安市發展改革委下發11號文件,重新批復了《盛景公司“山水草堂”自籌基建項目前期準備計劃》。這個文件將原項目調整為“旅游度假項目”,建設內容變更為“溫泉會館、會議服務、溫泉洗浴、運動休閑、傳統民居公寓以及必要的配套設施”,并將總建筑規模由9.6萬平方米一下子“調整”為43萬平方米。
正是依據西安市發展改革委的“調整”文件,西安市規劃局“相應調整”了該項目的規劃方案。至此,最初的“奧體公園”項目正式“變臉”。記者在西安市規劃局審批同意的項目平面圖上看到,規劃總戶數1460戶,住宅平均層數3層,總停車位1900個,總建筑密度6.8%,綠地率80%,容積率0.165。
戶縣建設局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開發商據此建設“別墅”已“符合規劃”。2005年西安市規劃局提供給戶縣建設局的《“山水草堂”項目總平面圖》,并沒有正式文件,平面圖上加蓋的公章為“西安市規劃局村鎮管理規劃處”。戶縣有關方面多次向西安市規劃局催要正式文件,直到2006年3月底,西安市規劃局才下發審批意見。
2007年上半年,失地農民再次向上級舉報開發商違規建成別墅并公開銷售,累計建成別墅400余套,套均建筑面積二三百平方米。而此時,戶縣建設局已向開發商盛景公司核發了《商品房預售許可證》。
陜西省發展改革委相關人士前不久答復記者時稱,沒有收到西安市發展改革委就這一項目的變更文件,省發展改革委(2001)241號文件并未失效。這意味著“山水草堂”項目仍然應是原來規劃的“奧體公園”。
一方面,省里多次批示批復,要求防止“奧體公園”項目用地改變用途;另一方面,個別基層相關部門費盡心機,為“公園”變“別墅”頻開綠燈。一些“看不懂”的當地群眾不斷向上反映,至今無濟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