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中國在線2008
![]() |
廣西201名優秀選拔生基層掛職10年面臨辭退 2009-06-15 09:02
助農村創收致富 選拔生曾健在村里推廣種甘蔗,該村僅這項收入近千萬元;一鎮委書記對選拔生評價總體認可 曾健去的是南泗鄉古辣村,“掛職”主任助理。 當時村里沒電,還都是平房,曾健提出種甘蔗致富。 “曾健到我們村掛職后,開始推廣種甘蔗。過去的村支書思想比較保守,也沒文化,曾健時間比較多,宣傳和推廣基本都是他在做。”村支書趙福海說。 趙福海還說,因為掛職期間表現優秀,村支部發展曾健入了黨。 如今,古辣村里甘蔗的年收入近千萬元。 “如果不是他推廣種甘蔗,我們的生活水平可能還和過去差不多。所以,他在群眾中威信很高。”趙福海說。 在陶鄧鄉計生站,先后有五六名選拔生。單位領導對選拔生的評價則分成兩種。 計生站副主任覃齡毅說,他們精通業務,經常下鄉做計劃生育的思想工作,很辛苦,肯干,付出很多。 該站主任蒙恩的評價則相反,選拔生們經常在加班時候“講錢”,“他們工作經常討價還價,要錢才做,還總說不公平,這世界上哪有全部公平的事情?” 該鄉一名副鄉長認為,“選拔生能力還過得去,但態度很不端正。” 小平陽鎮鎮委書記黃鴻巖對選拔生的工作評價總體還是認可的。他說,2006年,在他赴任后,鎮里還有選拔生19人,每年考核只有一兩個不合格。 對于這些選拔生的考核情況,興賓區委組織部副部長覃永生和人事局副局長黃開偉在接受采訪時都說,那是鄉鎮在統計,他們不清楚。 而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下發《關于選拔優秀大中專畢業生到村級組織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中規定,“每年由當地鄉(鎮)黨委、政府對其進行年度考核,并將考核結果報縣組織部、人事局復核、備案,年度考核結果作為今后選拔使用的依據。” 十年“掛職”一夕被辭 區人事局副局長黃開偉稱,2002年撤縣改區后,編制只減不增,“現在沒有空余編制給他們” 剛到村里時,曾健覺得自己不是一般村干部,他拿著的是縣人事局開的干部介紹信。而3年后,曾健“掛職”期滿,關于他的去留,鄉政府則沒有給予說法。 譚景元也是那批選拔生中的一位。他在橋鞏鄉掛職。 他說,任期滿后,鄉里也沒有給他說法,而且2002年,鄉鎮干部的工資逐步上調,而他們的工資卻一直停留在510元。 但譚景元認為,政府會給他們一個好的安排,所以也就沒離職。 譚景元回憶說,自2004年起,他們開始向區市兩級政府反映編制和待遇過低的問題。 2008年9月,興賓區人事局給出明確答復。 區人事局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2008年6月下發的文件,要求所有“村官”與鄉鎮簽訂聘用合同。但合同到2010年都不再續簽。 “這分明是解聘。”10年前,在小平陽鎮“掛職”的選拔生陳建云說。 陳建云熟悉選拔生掛職的各類文件。 他說,根據廣西1999年的文件,他們最起碼應該被安排到事業單位,享受事業編制。 “這是選拔生們對文件的誤讀。”區委組織部副部長覃永生說。 1999年廣西的文件中稱,“在所在鄉鎮機關有編制的前提下,可通過考試等辦法擇優錄用到鄉鎮機關工作”。 “也就是說,根據文件,可以安排也可以不安排。”覃永生說。 “2002年撤縣改區后,我們的編制只減不增,也確實沒有空余編制給他們。”6月4日,區人事局副局長黃開偉接受采訪時說。 官員親屬優先進編 選拔生調查發現,各鄉鎮官員2002年前后安排數十名親屬進入事業單位 2008年,選拔生們開始對掛職鄉鎮的事業單位編制進行調查。 他們發現,2002年前后,各鄉鎮涉嫌通過不正常渠道直接進入編制的有113人,其中約有半數為基層干部的親屬。 陶鄧鄉和小平陽鎮被舉報的人數較多。 陶鄧鄉共有12人獲得事業單位編制,其中原鄉干部的親屬有7人,都是官員的妻子、妻弟、兄弟等近親關系,包括原陶鄧鄉黨委副書記韋祖揚的妻子。 陳小蘭,韋祖揚的妻子,曾賣了4年水果,開了兩年三輪,2002年,被調進鄉農業服務中心,擁有事業單位編制,如今月工資1100元左右。 對此,韋祖揚并不避諱。 現在他是陶鄧鄉的人大副主席。他承認,是他找到縣領導求情,安排妻子進編制。 “我在基層當了20年領導,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韋祖揚說,當時自己一個人養一家四口,經濟壓力很大。 韋祖揚也承認,當時確實有一些干部家屬進了編制,可能是組織照顧。 選拔生們發現,小平陽鎮有4名干部家屬被安排進了事業單位編制。 她們分別是原鎮統戰委員黎桂明的妻子,原副鎮長覃耀康的妻子,原鎮宣傳委員黎良宗的妻子,原副鎮長覃家標的妻子。 前2人進了小平陽三中。后兩人分別進了平東小學和小平陽一中。 在小平陽三中,副校長陳聰介紹,該校在2002年確實接收了兩名鎮領導的妻子。他們在食堂上班,有編制,月工資1000多元。食堂其他人都是臨時工,月工資500元。 “領導安排來的,我們只是被動接受。”陳聰說,在小平陽一中和二中,都安排有領導家屬。 選拔生黎武看不過去的是,“很多干部家屬,過去是農民或無業人員,學歷也就是小學或初中,卻被安排進了事業編制。” “這些人進編制,都是領導同意、走了程序的。有時候,這也是基層工作的需要。”興賓區組織部副部長覃永生和人事局副局長黃開偉接受采訪時都這么說。 “當時有空余編制,為什么沒有安置這些選拔生,我現在也弄不明白。”6月5日,興賓區區委常委、副區長陸金學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