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湖北
![]() |
武當論道 追尋道教時代意義 2009-06-22 15:42
美國學者柏夷接受記者采訪(攝影 馮開春) 向大會提交論文《美國道教研究之未來》的美國學者柏夷介紹:美國道教研究起始于司馬虛教授(STRICKMANN)于1978年在美國開設道教研究課。目前美國的漢學家有2000多人,其中精通漢語﹑嚴格意義上的道教研究學者就有30多人。這些學者保持著與中國國內密切的學術交流,他們每年至少來中國一次。 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森由利亞參加此次會議。日本早在1950年就成立了道教學會,目前會員約有400人,是世界上最大的道教研究團體,足見道教文化在日本的影響力。 武當山下立起學術品牌 國際道教學術研討會前四屆分別在美國波士頓大學、中國四川大學、德國慕尼黑大學、中國香港舉行,此次研討會由長期致力于武當文化研究并建立起省級武當文化研究會的湖北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主辦。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師范專科學校發起并主辦這樣的國際性學術盛會,足見該校和研究會在該學術領域的地位和影響力。 “我是武當山人,但我對武當文化的研究仍然經歷了一個從當初的學術強迫到今天的沉醉其中的過程”,面對記者,鄖陽師專校長、湖北省武當文化研究會會長、教授楊立志難忘這段學術之旅的開始。 (攝影 馮開春) 楊立志在80年代初著手本科畢業論文時開始接觸道教文化,兩岸關系松動后的80年代后期,眼見越來越多的臺灣人奔赴武當,虔誠朝拜,楊立志決心投身探究這塊深藏華人心中、隔絕不斷的文化血脈。他在通讀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及各時期的府志、州志等5000余卷,翻閱《正統道藏》等道教文獻6000余卷的同時,長期堅持在武當山地區開展田野考古調查。耕耘20余載,楊立志教授帶領下的鄖陽師專武當文化學術研究隊伍迅速成長:2004年11月,省級研究機構湖北省武當文化研究會成立,掛靠鄖陽師專,楊立志當選為會長;《武當道教史略》、《滄桑與瑰麗——鄂西北歷史文化論綱》、《武當文化概論》等重點研究項目開花結果,在海內外產生廣泛影響。此次國際性研討會的舉行,標志著鄖陽師專武當文化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浸潤中國 中式風采 一口流利的中國話,不折不扣的中國通,在大會上,為數不少的外籍專家的精彩亮相讓許多人倍感意外。與會的300多名專家學者,有一半來自美國、法國、日本、韓國、荷蘭、馬來西亞等15個國家和地區,他們不僅了解中國,而且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極力推崇。 “陰陽互補、道法自然是人生的大智慧,并以此吸引了無數的外國人來研究道教”,施舟人先生這樣向記者表達他的理解。記者面前的施舟人身著中式黑色對襟大褂,神情祥和,周身洋溢著濃烈的中國氣質。 施舟人說,他早在1958年開始他的道教研究道路,后來專門赴臺灣做了五年的道教田野調查。如今,他已是75歲,當初僅僅只是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青春少年已成為國際道教研究的權威之一。 (攝影 馮開春) “從事道教文化研究,首先要樹立起自己的理解,要弄清道教是什么”,施舟人說,“道教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藝術,中國傳統文化大家族應該有道教重要的地位。” 他說,道教文化在音樂、美術、舞蹈上都應該在中國藝術史占有一席之地。 “許多外國人是真的非常熱愛中國文化,像在類似今天的研討會中,很多人都是自己購買機票自己負擔費用來參會,他們渴望進行文化的交流,而文化的發展就是來自文化的交流”,施舟人最后以吟唱一首自創的《玄天上帝贊》結束他的大會發言。
編輯:鄧京荊 來源:中國日報湖北記者站 (記者 周荔華 郭睿 通訊員 郭占柱 馮開春 饒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