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中國在線2008
![]() |
MSN“罷工”記:為何不將服務器遷到中國? 2009-08-19 09:26
中國聯通在其公告中稱,對于受到影響的這部分通信,可以通過轉移到其他海纜、陸纜和衛星等途徑來加以解決。目前中國聯通國際業務部正在與相關海纜組織和境外合作伙伴采取措施,以便盡快恢復正常通信。中國聯通相關負責人17日還表示,運營商可通過增加海纜線路和改變海纜形狀設計等方式,增加海纜的抗震性。 中國聯通表示,此次事故對國內通信的影響小于2006年臺灣地震造成的海纜事故。目前MSN有時會出現斷開連接的現象,主要是網絡流量過大造成的。對于此次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中國聯通表示,間接損失無法準確估量,而直接損失主要是修復海纜的費用。由于海纜是由多家國際公司共同運營的,需要事故原因查明后根據有關協議確定由誰來進行負擔。 分析人士認為,此次海纜故障沒有造成更大范圍的影響,受益于運營商多年來分散投資多條海纜的經營策略。海纜中斷后,90%的線路可通過調度其他后備線路進行支援以暫時恢復國內通信。不過,故障完全修復則預計需一個月左右。 MSN為何不將服務器遷到中國? “對國內網民而言,MSN屢次發生運營故障,主要原因不是承擔傳輸信號任務的海底光纜受損,而是其服務器不在中國。”一位即時通訊服務領域的知情人說。 有關專家也認為,MSN服務器長期以來一直放在國外,中國國內沒有可替代的網站,一旦遇到自然災害造成的通信故障,MSN往往難以幸免。 前車之鑒不遠。2006年12月,南海海域發生強烈地震導致11條國際海底通信光纜發生中斷,歷時一個多月MSN才恢復正常。這一事件也使微軟在中國的業務受到一定影響。 互聯網觀察人士于斌認為,MSN的癱瘓,無疑給國內即時通信軟件以可乘之機,某種程度上還為中國互聯網本土企業提供了寶貴的時間。由于MSN中斷服務造成的用戶流失,甚至還有可能影響到微軟整個互聯網計劃在中國的推進。 騰訊網科技頻道總監李立宏在接受中國青年報采訪時說:“目前沒有統計近幾天內QQ注冊用戶是否有較快增長,但當一個即時通信軟件不能為用戶提供正常服務時,肯定會有人進行另外的選擇。” 查閱公開報道可知,早在2004年,微軟曾對外宣稱要將服務器遷至中國。 一位互聯網分析人士認為,“假如早將服務器遷到中國來,就不會接二連三地出現MSN中斷的情況,也可以避免MSN自己的損失。” 對于為何MSN不將服務器搬到中國,于斌稱,服務器搬家所需要的本地化成本相當昂貴,由于需要建立另外一個數據中心并保持與總部的同步,微軟必須負擔至少4倍,甚至10倍以上的寬帶和運營成本。 此次發生大面積MSN用戶無法登錄事件后,MSN中國公關部負責人透露,MSN有一部分服務器已搬到中國,如今的重點是如何恢復正常用戶體驗。 該負責人稱,“MSN是一個全球的網絡,密不可分。目前在爭取更多時間與運營商溝通,恢復MSN通信,如有進一步的信息再溝通。” 國內某門戶網站科技頻道總監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其實每次因受地震、臺風等自然災害導致服務出現故障的不止MSN一家,因為服務器不在中國,卡巴斯基等殺毒軟件同樣會發生不能升級、無法更新等故障。” 一篇分析文章認為,在微軟發力中國市場時,相關基礎服務設施卻一直未能跟上,這很令人費解。該文并不認同“微軟是由于服務器運營成本過高而未將服務器設在中國”的說法,“微軟在其他很多國家都有MSN服務器,沒有在中國設服務器,可能還有安全方面的考慮”。 中國網絡安全之憂 據了解,互聯網的主根服務器在美國,而設置在全球的13臺根服務器中,中國沒有任何一臺的管理權。 此次“莫拉克”臺風“重創”MSN再次提醒我們,無論設置多少臺根鏡像服務器,都不能徹底解決互聯網的安全問題,一旦海底光纜斷裂,中國的互聯網通信將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目前,國際間的互聯網數據以及語音電話大都以光脈沖的形式通過鋪設在海底的數百條光纜進行傳輸。電信企業將長達數千海里的光纜鋪設在海底或讓它們浮在海面上。如果這些光纜在樞紐點上(如紐約附近和英國南部的主要轉接點)發生糾結,則有可能導致通信出現大面積癱瘓。 據介紹,除光纖通信外,用于長距離通信的手段還有衛星通信,但衛星通信速度不如光纖快,而且信號容量小,成本也更高。因此衛星通信無法取代海底光纜,光纖通信還是全球通信系統的基礎和首選。而海底光纜發生故障導致通信故障的事件已不止一例。 一位互聯網專家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網民訪問COM等境外域名時,大多仍需要經過國外的域名服務器進行解析,中美海底光纜一旦斷裂,便會發生解析問題。其實COM等境外域名訪問不僅主動權掌握在國外,對國外通信條件的依賴度很高,地震等天災以及政治摩擦等原因都可能導致COM等境外域名訪問中斷。 編輯:段若蘭 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