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臺市委書記孫永春 |
中國日報環球在線消息:30年前,煙臺市的出口產品屈指可數,1978年的進出口額僅有2600多萬美元,而今年將超過270億美元。年進出口額30年增長了1000多倍。煙臺從一個不見經傳的沿海小城成為中國沿海最具經濟活力、國際化步伐最快的城市之一,煙臺快步走向了世界。
開放讓煙臺離世界越來越近
“開放使煙臺離世界越來越近。”煙臺市委書記孫永春對中國日報說,“1984年,煙臺成為首批14個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之一。從此,煙臺開始快速融入世界經濟的大舞臺。”
他介紹說,煙臺在今年全球經濟危機的情況下,前9個月進出口總值達253.7億美元,同比增長59.9%,成為中國沿海進出口增長最快的城市。這足以見出煙臺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目前,煙臺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3327家,其中4家進出口額列全省前10位,它們已占煙臺全市進出口的一半以上。分列全省一、二位的鴻富泰、鴻富錦,進出口額分別為38.6億美元、31.9億美元。
對外開放使煙臺產品走向五大洲,讓煙臺融入了世界經濟。開放30年來,煙臺市出口產品由單一的抽紗品,發展到近百個大類4000多個品種,進出口企業由1家發展到3400多家,機電產品成為全市第一大出口商品,占總額的62.3%,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達到29.5%。出口地區由30年前的港澳地區發展到世界207個國家和地區。
孫永春說:“30年的實踐證明,對外開放是煙臺發展的最大動力和希望所在。”
世界資本聚集煙臺
30年前煙臺沒有一家外資企業,如今,5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和60多家世界著名跨國公司在此落戶。截至目前,煙臺累計引進1.1萬個外資項目,外商直接投資158億美元,外資企業貿易額占全市84%,與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經貿合作關系,與美、英、日、韓等11個國家的16座城市締結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城市關系,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來此投資。
正是大量的海外資本和技術的進入,加快了煙臺傳統產業的調整改造,并迅速帶動了新興產業體系的建立,使之形成了面向世界的產業結構。
進入21世紀,煙臺大力發展面向亞太的加工制造業,機械制造、電子信息、食品和黃金四大支柱產業,形成了電子、汽車、重工機械等一批優勢特色產業。
包括以電子、手機、汽車、挖掘機、發動機、裝載機、數控機床、信息軟件等現代新興產業快速崛起。僅通用汽車的轎車和斗山重工業的挖掘機項目就帶動了500多家汽車和挖掘機零部件進入煙臺,形成了產業集群,這兩個集群產業年產值就超過5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