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簡介
溫福鐵路
溫福鐵路是國家“四縱四橫”客運專線和沿海鐵路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線路自浙江溫州,經寧德至福州,全長298公里(其中福建段長229公里),按國家Ⅰ級雙線電氣化、設計時速200公里、滿足開行雙層集裝箱條件建設,投資概算174.8億元,全線橋隧占線路總長的78%,沿途設溫州南、瑞安、鰲江、蒼南、福鼎、太姥山、霞浦、福安、寧德、羅源、連江、福州等12個車站。工程于2004年12月24日開工,2009年3月8日全線鋪通,2009年6月30日開通貨車試運營,2009年9月28日開通動車組試運營。溫福鐵路的開通結束了福建省只有單線、低速鐵路的歷史,標志著福建省進入了高速、大能力鐵路運輸新時期,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溫福鐵路正式運營后,福州至溫州旅行時間約2小時,福州至上海旅行時間約6個小時,實現了長三角經濟區與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快捷溝通。
福廈鐵路
福廈鐵路是國家“四縱四橫”鐵路客運專線和沿海鐵路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線路自福州,經莆田、泉州至廈門,線路全長274.9公里,按國家Ⅰ級雙線電氣化、設計時速200公里、滿足開行雙層集裝箱條件建設,投資概算152.6億元。全線橋隧占線路總長的45%,沿途設福州南、福清、涵江、莆田、仙游、惠安西(近期緩開)、泉州、泉州南、翔安、廈門西、杏林、廈門北、廈門等13個車站,預留漁溪設站條件。工程于2005年9月30日開工,2009年10月8日全線鋪通,計劃2009年12月31日開通貨車試運行,2010年上半年開通動車客運。福廈鐵路的開通結束了福州至廈門沿海發達地區之間沒有鐵路的歷史。福廈鐵路開通客運后,福州至廈門旅行時間約1.5小時,對密切海峽西岸經濟區與長三角、珠三角經濟區的交流合作,加快海西經濟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峰福鐵路電氣化改造峰南段
峰福鐵路峰南段電氣化改造線路自江西省橫峰站至福建省南平站,全長252公里,投資8.38億元,其中福建段183公里,投資6.1億元。工程于2008年11月18日開工建設,計劃2009年12月31日開通電氣化運輸。峰福鐵路峰南段開通電氣化運輸對提高既有鐵路運輸能力和質量,降低運輸成本,貫徹國家能源政策和環保要求,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合福鐵路客運專線
合肥至福州段線路自安微合肥市,經巢湖、銅陵、蕪湖、宣城、黃山、江西上饒、福建武夷山、建陽、建甌、南平、古田、閩清至福州,正線全長833公里,投資估算總額為1058.4億元,其中福建境內長284公里,設計時速目標值250公里。項目由鐵道部與福建省、江西省、安微省合資建設,全線共設合肥西、合肥南、長臨河、巢湖東、無為、銅陵北、南陵、徑縣、旌德、績溪北、黃山北、婺源、德興、上饒、五府山、武夷山北、武夷山東、建甌西、南平北、古田北、閩清東、福州等22個車站。建設合福鐵路,對完善鐵路網,促進福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贛龍鐵路擴能工程福建段
新建贛龍雙線鐵路線路從京九鐵路贛州樞紐引出,經贛縣、于都、西江、瑞金、長汀、連城、上杭至龍巖,全長250公里,總投資約244.7億元,其中福建段136公里,按國鐵Ⅰ級、新建雙線電氣化、旅客列車時速目標值200公里,投資140.8億元。項目由鐵道部與福建省、江西省合資建設,全線共設贛縣、于都、西江、瑞金、長汀南、冠豸山、古田會址站(上杭北)、龍巖8個車站,其中新建長汀南、古田會址站2個,改建車站6個。新建贛龍雙線鐵路,可形成西南至東南沿海快速鐵路通道,對拓展東南沿海港口腹地,促進沿線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
漳州港尾鐵路
漳州港尾鐵路線路從廈深線漳州南站廈門端引出,經浮宮站至后石港區深沃站,線路長47公里,疏解線長4.8公里,按國鐵Ⅱ級、單線、預留雙線電氣化條件建設,投資20.4億元。項目按照多元化投資、市場化運作的模式,由南昌鐵路局出資60%、福建省鐵路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出資17%、招商局漳州開發區管委會出資23%。建設港尾鐵路,可與沿海快速鐵路、龍廈、贛龍等鐵路干線連接,形成廈門港招銀、后石等港區快速、便捷的對外鐵路集疏運通道,對加快港口及臨港工業發展,充分發揮港口優勢和路網干線的整體效益,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
泉州湄洲灣南岸鐵路支線
泉州湄州灣南岸鐵路支線線路從福廈鐵路仙游站引出,接入既有漳泉肖鐵路肖厝站,經輞川至湄洲灣南岸斗尾港作業區,線路長39公里,疏解線4.5公里,按國鐵Ⅱ級、單線電氣化標準建設,投資14.2億元。項目按照多元化投資、市場化運作的模式,由南昌鐵路局出資34%、泉港區國有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出資33%、惠安縣交通投資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出資33%。建設湄州灣南岸鐵路支線,可與沿海快速鐵路、向莆鐵路等干線連接,形成一條泉州港通往內陸地區的快速鐵路通道,也是漳泉肖鐵路的一條重要聯絡線,對于提高泉州港集疏運能力,拓展腹地范圍,加快港口及臨港工業發展,充分發揮港口優勢和路網干線的整體效益,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
福州羅源灣北岸鐵路支線
福州羅源灣北岸鐵路支線線路從溫福鐵路羅源站引出,經白水港灣站至將軍帽作業區,線路長26.5公里,按國鐵Ⅱ級、單線電氣化建設,投資14.9億元。項目按照多元化投資、市場化運作的模式,由南昌局出資34%、福建遠東投資有限公司出資33%、福建省海峽國際經濟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出資28%、羅源縣國有資產營運公司出資5%。建設羅源灣北岸鐵路支線,可與沿海快速鐵路、峰福等鐵路相連,形成一條羅源灣港區與內陸地區的快速鐵路通道,對于提高福州港集疏運能力,拓展腹地范圍,加快港口及臨港工業發展,充分發揮港口優勢和路網干線的整體效益,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
寧德白馬港鐵路支線
寧德白馬港鐵路支線線路從溫福鐵路福安站引出,經上澳港灣站至白馬港作業區及大唐作業區,線路長25.9公里,大唐支線4.5公里,疏解線3.9公里,按國鐵Ⅱ級、單線電氣化建設,投資13.3億元。項目按照多元化投資、市場化運作的模式,由南昌局出資34%、福安市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出資3%、福建大唐國際寧德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出資33%、福建省騰川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出資30%。建設白馬港鐵路支線,可與沿海快速鐵路、峰福、衢寧(規劃)等鐵路相連,形成一條白馬港區與內陸地區的快速鐵路通道,對提高寧德港集疏運能力,拓展腹地范圍,加快港口及臨港工業發展,充分發揮港口優勢和路網干線的整體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向莆鐵路三明北站
向莆鐵路三明北站站房建筑總面積約20000平方米,最高聚集人數為5000人,設基本站臺1座、中間站臺2座,站臺無柱雨棚面積30685平方米,總投資為8.55億元(其中路基工程投資1.75億元,站房工程投資5.8億元,站前廣場投資1億元)。旅客進出站采用“上進下出”的客流組織模式。站房設計方案構思取意“閩中印象,文明新城”,汲取閩中文化、民居內涵;站前廣場規劃建設用地90畝(其中規劃停車場面積34400平方米),主要用于人員、車輛疏解及景觀布置等。按照“功能性、系統性、先進性、文化性、經濟性”的要求和“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站房寬敞通透,站臺安裝無柱雨棚,采用節能環保技術,與其他交通方式緊密銜接,是三明市綜合交通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建成后對提升三明區域競爭優勢,促進三明區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