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因素
行政監管力度待加強
為了規范醫生用藥,我國于2004年正式頒布實施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中,已經對中國細菌狀況、抗菌藥物情況、合理用藥原則(口服、注射、靜脈給藥等不同情況)進行全面介紹,目的就是規范醫生用藥。
但因該《指導原則》并非強制要求,所以相關部門無法對抗菌藥物的使用進行有力監管。
這就導致醫生在使用抗生素時的自主性很大,或因經驗原因不能對癥下藥,或囿于目前緊張的醫患關系,擔心不用抗菌藥物致患者病情嚴重。
抗生素使用越多,人體內的耐藥性越強,這意味著,感染率和死亡率越高。北京市衛生局新聞發言人毛羽說,凡超時、超量、不對癥使用或未嚴格規范使用抗菌藥物,都屬于抗菌藥物濫用,而濫用抗菌藥物首先會引起細菌的耐藥性。據國家權威醫療部門統計,我國每年都有部分患者因抗菌藥物使用不當,引起不良反應致病住院,也有部分患者因濫用抗菌藥物導致死亡。
本市藥事管理專家委員會相關委員表示,本市已計劃在各家公立醫療機構,每個月隨機抽取100張處方,由處方點評組專家對其中的藥品數量、總金額、抗生素等所占的比例進行審查,如果輔助治療的抗生素用藥位列前十名,即說明醫療機構存在不合理用藥問題,將被干預和調整。
來源:人民網-《京華時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