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強調的是,對于稀土開采冶煉和出口實施限制,主要的目的是加強環境保護,保護可用盡資源。中國所采取的出口配額限制措施,是按照世貿組織的規則,在開采、生產和加工出口領域三個環節并行實施,核心目的是保護環境。應當說為了保障國際市場稀土的需求,多年來我們一直面臨著環境資源的壓力,努力保持了相當數量的稀土出口。中國以占到全球30%左右的稀土儲量,提供了全球80-90%的稀土生產量和貿易量。建立國際經濟秩序需要全球的合作,所以,一方面,中方希望其他擁有稀土資源的國家也積極開發利用本國的稀土資源,共同承擔全球稀土供應的責任;另一方面,中方也愿意在尋求開發稀土的替代資源、提高稀土資源利用率方面與和各國加強合作,進一步提高稀土在開采、生產、加工中的綠色環保技術。
東方衛視記者:最近聽說商務部向海關總署發出關于iPad進口征稅的質詢函,我想問一下商務部是否認為他們對行郵物品的征稅是不符合WTO原則的,謝謝。
姚堅:我們注意到,海關總署今年七、八月份先后發布了43號公告和54號公告,主要是加強和規范個人進出境的行李物品和郵寄物品的監管。商務部認為,這是海關總署根據相關的法規和當前出現的一些新的情況所采取的措施。同時我們還注意到,最近針對社會公眾對這個問題的關注,海關主管部門的負責人也做出了回應,對行郵物品的管理體制、物品的歸類、完稅價格的調整和改進旅客通關服務等方面進行了說明。商務部支持海關依法履行職責,支持海關對于公眾關注的問題給予積極的回應和解決。
說到世界貿易組織的問題,我們國家是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貿組織的,時間過得非常快,到明年就進入第十個年頭。商務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正在計劃和安排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十周年的活動。回顧入世十年的歷程,當年我們在全球的貿易中排名第六位,占全球貿易的份額4%不到,而且當時我們還有種種的疑慮、爭論和討論。但是,我們黨和國家領導人順應國家改革開放的大趨勢、順應全球化大趨勢,作出了果斷的決策,從而讓我們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特別是即將過去的“十一五”期間,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階段,是我們對外貿易發展最快的階段,也是老百姓得到實惠最多的階段。我國現在在全球貿易的排名,進出口總額已經是第二,出口是第一,今年在全球的份額接近10%的規模,這都是我們加入世貿組織的積極成效。我們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完善改革開放的體制機制,有效推動了我國的改革開放,完善了中國的行政管理體制,促進了中國和世界的融合。在未來的一段時間中,我們會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進一步擴大開放的部署,不斷鞏固入世十年的成果,改革完善各部門的行政管理體制,遵守WTO規則,繼續宣傳改革開放的理念和遵守世貿組織規則的理念,進一步促進中國的改革開放。
北京電視臺記者:第一,最近農產品上漲的趨勢備受關注,我們在市場調查中發現從11月11日開始,價格出現了環比的小幅回落,但是同比還是大幅上漲的趨勢。特別是一些當家菜,比如說白菜、土豆更是出現上漲的局面,您覺得這次上漲的原因是什么?您覺得菜價上漲的趨勢是否得到了遏制?第二,在蔬菜產銷銜接工作會議上,王司長提出蔬菜,特別是姜蒜的確存在炒作的現象,請問是否有證據,如果確實存在(炒作),有沒有措施解決這一問題?謝謝。
姚堅:前不久,統計局公布了CPI,大家都注意到是4.4%的漲幅,其中食品類的價格漲得比較高,超過10%。商務部的主要職能是保障市場的有效供應,我們會在保障市場供應的工作職責范圍內進一步參與到穩定市場價格、保障市場供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工作之中。關于你說到的菜價上漲的原因,我們也看了有關的數據,10月份蔬菜漲了10.1%,豬肉漲了1.5%,這是環比的情況。其他的比如豆油、油菜籽、雞蛋,我最近看雞蛋的價格是8塊8毛多一公斤,也是一個比較高的點。水產品的價格是略有下降,但如果從同比看,根據我們的監測,在上周36個大中城市,18個品種的蔬菜同比上漲了33%,這還是一個比較明顯的上漲。
如果分析原因,我們歸為四類:一是這一段時間進入秋冬季以后,肉類、食用油農副產品的消費都在擴大,消費需求增長,這是第一類因素。二是今年以來生產流通領域的成本有所抬高,包括化肥、飼料、人工運輸等等成本的提高還是有推動因素的。我最近注意到,有些關心農業發展的人士說,我們全國這么多大中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線提高260塊錢,農民的收入是不是應該相應地增加一些。他們說的也有道理,因為成本在提高。三是自然災害的增多,今年的災害比較多,國慶期間海南將近有20天左右的暴雨,導致了部分農產品的產量下降,也確實影響到了北方地區的蔬菜供應。因為補種還是需要周期的,部分農產品的上市時間也推遲了。四是一定程度上輸入性的價格上漲因素,特別是國際市場的糧食、食用油、棉花等等商品的價格都有比較明顯的上漲。我前兩天看了一個棉花的國際市場的價格漲幅比1月初漲了60%,(這些)都會傳導到國內的相關行業。
商務部采取了多種措施保障蔬菜市場的供應來穩定價格。我前面提到商務部工作的重點就是保障市場的供應,讓市場供應得到有效的供給,主要做了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開展了今冬明春蔬菜市場的產銷銜接。在11月上旬,我們和農業部一起在海南召開今冬明春蔬菜產銷銜接的全國會議,南方的主產區和北方的主銷區進行有效的對接,包括農業部門、商務部門、大型批發市場都到會了。同時還安排了專項的資金來支持蔬菜的緊急調運,也對一部分大型農產品的批發市場,對于市場的交易費、運輸費給予適當的補貼,主要是保證今冬明春的市場供應。當前我們也啟動了國家儲備的有關準備工作,有效的保證今冬明春的市場供應。
二是落實國務院的有關通知,商務部進行系統內的工作部署。主要是四件事情:1、把儲備的體系進一步地完善和有效地強化,建立中央、省、地、縣的多層級儲備制度。2、進一步發揮大型批發市場的作用。大家知道,中國的農產品流通是以批發市場為主的體系,不像美國、歐洲可能更側重于大型的超市和農村的直接聯系,中國是批發市場為主。我們進一步加強了批發市場環節的服務,充分利用大型批發市場的骨干作用來及時保障市場的供應。3、我們結合國內外兩個市場,對于周邊國家的農副產品的市場供應、價格及時掌控,及時滿足進口的需求。4、我們近期加強了對100個大型批發市場的價格監控,及時給生產商、貿易商和消費者提供有效的服務。
三是及時進行儲備的投放。
四是我們進一步完善流通體系建設的長效機制,主要是進一步加強了蔬菜的預冷和冷藏設施的建設。如果蔬菜從田頭到商場一直是在常溫下運輸的話,會降低蔬菜的新鮮度,加大蔬菜的損耗。西方國家的冷鏈運輸是非常完善的。我們進一步加強了預冷和冷藏的設施建設,支持大型流通企業建設冷鏈物流和加工配送中心,作為我們中長期的工作安排,進一步擴大“農超對接”的范圍,進一步發展大型超市直接到農戶發展訂單農業的規模。它的好處不僅是減少了流通環節,還提高了菜品的品質。大型的流通商業設施都參與到全球的社會責任認證和環保認證之中,能夠保證環保的標準。同時我們還在海南啟動了全國的農產品流通體系的綜合試點,保證一個中長期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