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游資的問題,我想會有有關主管部門進行有效的管理。
人民日報記者:我問一個關于價格的問題,目前我們國家的物價上漲壓力比較大,已經影響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于漲價的壓力,有觀點認為輸入性的因素是占了主要方面,除了大宗商品價格的拉升作用,還提到外資可能在某些領域的行為。您認為從目前外資進入領域的行為來看,是否會成為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之一?謝謝。
姚堅:輸入性導致的價格上漲的因素是存在的。因為中國已經占到全球貿易的第一位、第二位,進出口規模占到全球的十分之一,我們的出口依存度占到30%左右,出口依存度和進口依存度加在一起60%左右的規模,國際市場的聯系非常密切。特別是前一段國際金融市場的新變化,有關國家所采取的措施會實質性地影響到市場的預期,導致輸入性通脹對于國內的影響。
至于說到外資管理的問題,中國外商投資的政策經過30年改革開放的演變,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外商投資審批制度,商務部不僅有外資的審批和統計,還會定期和其他主管部門的審批和統計進行印證,來保證吸收外資領域管理的規范和有效。關于部分領域吸收外資會不會有潛在成為輸入性漲價因素的可能性,應當說無論是商務部還是國家貨幣政策當局都會關注到這些現象和存在的問題。比如說在房地產領域,我們已注意到這個現象,剛才我們也給大家提供了數字,房地產領域吸收外資增長還是比較快的。房地產領域總體吸收外資情況,給大家的材料里已經有了。
吸收外資的結構性情況,我給大家提供一個基本背景,也是說明我們在關注這個事情。1-9月份全國的房地產吸收外資新設立的企業498家,實際吸收外資是166億美元,同比增長56%,增幅確實高于總體吸收外資的增幅。在498家吸收外資的房地產企業中,其中房地產的開發經營類企業366家,使用的外資金額是158億。總體看,1-9月份房地產領域吸收外資占整體吸收外資的比重是22.38%,比09年同期的比例高了5.7個百分點。另外,我們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金來源一共是5.05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2.5%,其中外資是45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6%,占整個房地產資金來源大概1%不到。從總體情況看,房地產領域吸收外資還是以普通住宅為主,但是旅游地產的增長比較快。
我們也關注到房地產領域吸收外資的新變化。我們不能孤立地看今年的數字,它是相對于08年、09年吸收外資比較低迷的情況下產生的反彈。我們會進一步加強和有關部門統計數據的核對以及審批核查,進一步加強對于商務系統內部的有效管理,比如進一步加強對于土地文件完整性的復核,保障相關企業設立是依法有效、合理的,是實質性的投資。我們也會進一步加強對于統計結果的抽查,對于有疑問的、不合理的會進一步進行依法檢查,進一步保證國內市場各個環節的銜接。從目前的情況看,部分領域吸收外資會不會導致國內市場的價格變化,還看不到直接的依據。
新京報記者:我想問一下物價的問題,商務部每周二會公布食用農產品和生產資料的波動情況,但我發現“十一”之后就沒有公布上漲的幅度,我咨詢了市場運行調節司,他們說不讓公布了,我想問一下原因是什么?第二,您剛才分析物價上漲的原因和我們有一些穩定物價的措施,11月和12月物價上漲的趨勢是怎么樣,請您分析一下。謝謝。
姚堅:我剛才講到了保證市場的供應,特別是保證農副產品和蔬菜市場的供應是商務部首要的職責,這一段時間以來我們進行了有效的部署,下一步會進一步加大供應力度,保障市場的供應。通過幾種方式,最重要的方式是保障蔬菜的生產和產銷銜接,由于南方地區遇到比較大的自然災害,延誤了生產和上市的周期,是當前一個比較突出的因素,我們進一步加強了海南、廣東、廣西等等這些地區南方產區和北方地區的銜接,隨著這個因素進一步的緩和,南方蔬菜對于北方市場的供應會得到進一步的保障。
關于市場的投放和保障市場供應的問題,各級政府部門都建立了市場的儲備,價格信號也會有效地反饋到生產領域,這些因素的變化都會使下一階段的市場價格,特別是消費品的市場價格得到有效的改善。另外,不能忽視的是關于生產成本的提升和輸入性價格上漲的因素,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怎么樣把前兩個因素最大化,把后兩個因素最小化。
國際商報記者:我想問兩個問題。第一,關于家電下鄉,我注意到有一些報道說最近有13家企業的部分產品被取消了“家電下鄉”的中標資格。關于這項政策,商務部會不會出臺相關的措施來規范參與企業的標準,明年這項政策會不會有一些調整?第二,關于海外投資,我看到有香港的媒體報道中鐵建承建沙特的地鐵項目,目前虧損了41.5億元,這個情況是否屬實?現在中國政府一直鼓勵中國企業應該走出去,面對這種困境,商務部是不是會采取一些措施幫助這些企業擺脫困境?謝謝。
姚堅:關于“家電下鄉”,在2009年這項政策實施之初,商務部會同財政部制定了相關的政策和管理辦法,出臺了《家電下鄉中標企業考核及管理辦法》。規定要求“家電下鄉”的中標企業按季度進行考核,以保障農村消費者權益。“家電下鄉”實施過程中,有部分的消費者,特別是農村的消費者反映存在部分家電下鄉的實施企業利用農民維權意識弱、農民消費產品價格比較便宜這樣一種情況,把一些低檔的、假冒偽劣的商品,甚至有一些涉及到安全的產品賣到農村地區。基于這樣的情況,我們出臺了加強對消費者的保護、特別是對農村“家電下鄉”受益者保護的考核及管理辦法。按照規定,對于考核排名后5%的企業,將給予黃牌警告,而連續考核兩次是后5%的企業將被取消中標資格。剛才你說到的情況,就是這一政策實施的結果。這個考核不僅是管理部門考核,還有消費者和經銷商都進行考核。這項工作是根據“家電下鄉”政策實施中出現的問題所提出來的,明年這項措施會得到進一步的完善。
關于中國鐵建項目事,大家知道中國企業在海外承包工程是我們國家在金融危機應對過程中所采取的一項重要措施。海外市場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在金融危機的過程中,我們抓住有利時機,積極參與到這個市場中來。從2008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的海外投資,特別是承包工程取得很快的發展,中鐵建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參與到沙特麥加的輕軌項目,11月13日,這個項目已經通車。這個輕軌項目在實施過程中還獲得了德國和英國有關的第三方獨立認證機構的雙重認證,他們對這個項目給予了安全認證和質量認證,才得以正式開通運行,應該說整體項目實施質量和效果是好的。這個項目開通以后,極大緩解了沙特麥加地區的交通壓力,保證了朝覲者能夠按時到達目的地。對此,國際社會尤其是沙特社會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列車的速度快、運行平穩、舒適,車站和列車整潔有序,同時他們還認為中鐵建公司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以及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完成了任務,是非常值得贊賞的。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中鐵建公司曾經發布過預虧的公告,這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關注。我想說三個觀點:第一,這個項目是中鐵建參與國際工程承包的重大工程,在工程實施的過程中遇到前所未料的困難,包括業主方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包括時間工期的要求和項目內容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商務部將積極會同鐵道部協助中鐵建公司做好項目與項目業主方的有關索賠談判工作。第二,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委,包括鐵道部、國資委和實施方中鐵建公司重點保障這個項目安全的運行,該項目雖然經過了德國和英國的安全認證,但是在海外實施這么大的項目,安全仍然是第一位的。第三,我們會在今后支持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進一步規范管理,進一步提高企業風險防范意識。我相信在未來企業參與國際化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吸取教訓,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進一步促進我們國家的改革開放和海外投資。
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在采訪中了解到很多外資企業在中國以合資建廠的這種方式加工初級稀土產品,這樣可以繞開配額制度變相出口,商務部對此有什么看法,我們有沒有辦法遏制這種現象,有沒有可能把這種初級的稀土產品,這種稀土的含量折進配額,形成大的配額制度進行控制。我們也知道美國、加拿大等國家也有稀土的含量,但是基本上沒有開采,并且由于西方有專利技術上的壁壘,經常是我們出去的稀土價格會非常便宜,回來會加到幾十倍和上千倍,商務部對此有什么看法?
姚堅:你提的這個問題確實非常專業,大家知道稀土出口配額是有兩個標準來界定,一個是實物量,我們出口多少稀土,當然在稀土出口的過程中,除了稀土原土以外,還有一部分是出口加工產品,這樣為了有效的衡量稀土的配額科學的衡量,還有氧化物含量這兩個標準。當然加工制造成品的規模越大,對于國內的本地制造和本地含量及附加值越高,這肯定是有利的。怎么樣進一步地改進我們在加工、生產、提煉稀土方面的技術,也是我們面臨的迫切問題,這更多的是制造業和冶煉行業的問題。我之前也提到怎么樣加強國際合作,怎么樣在稀土的開采和冶煉的環節能夠更好地利用這30%的資源。因為稀土是全球共享的資源,如何在開采的過程中有效地保護環境,提高提純度,在冶煉制造的過程中有更好的成品出去,并有效地利用配額,這確實是我們在開采和制造環節都面臨的問題。我們會和這些領域的主管部門進行進一步的合作,我們也會利用商務部在國際經濟合作中的機會來進一步促進與有關國家在冶煉、開采、加工領域的合作,來提高加工制造的水平。
關于你說到的出口生產制造專利的問題,不僅是在稀土領域有,在其他的制造業領域都有,這就涉及到知識產權的問題。我們要說的是,在稀土領域和其他制造業領域,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重要的,同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過程中必須和環境資源這樣一個更大的目標是吻合的,應當在解決環境資源問題的同時,以合理的價格轉讓知識產權并和各國去分享。從這個意義上說,無論是中國的30%的資源,還是其他各國70%的資源,特別是在中國承擔了全球90%的稀土市場供應的情況下,更需要跨國公司、發達國家加快在稀土領域的技術轉讓和技術合作。我們也正在策劃一個稀土國際合作的國際論壇和國際研討會,來讓各個國家的稀土生產商、銷售商能夠共同來討論在稀土領域生產、加工乃至銷售和制造、技術環節的合作。
人民網記者:我有一個外貿和外資的問題,關于外貿,最近美國啟動了對中國清潔能源補貼政策的調查,我們商務部這邊有沒有采取一些措施,比如說跟對方進行談判,有一些什么最新的進展,這樣的調查會不會影響我們的清潔能源補貼政策。跟這個問題比較延伸的是美國最近對中國進行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調查比較有一點常態化,我們怎么樣應對?第二,最近布隆博格發布了一個調研報告,說中國將在2011年成為全球投資者認為投資機會最多的地方,這個原因是由于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而造成投資者涌入新興市場尋求更安全和更高的回報率,而不是由于經濟的基本面驅動的,因為我們房地產的吸收外資看起來增長率還是比較高的,我們有沒有一些考慮,尤其是在房地產或者其他的一些相關可能會吸引特別多的外資行業,嚴格提高外資準入的標準和門檻?謝謝。
姚堅:關于美國對于清潔能源產品和政策的調查,特別是301調查,我們也注意到美國的制造業聯盟,對于美國政府提出這樣一項301調查的要求,美國的貿易談判代表也宣布了要對我們國家清潔能源的法令、政策和有關實施的措施發起301調查。事實上,在金融危機以后,各個國家都進一步加強了產業政策的實施,中國也公布了進一步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要求,美國也在利用金融危機之后如何進一步加強下一步的產業競爭力作出規劃和方案,包括對于新能源產業的規劃方案,也有大量的投資安排。中國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首先是基于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支持環境保護這樣一個總的目標。應當說這是有國際合作的基礎。至于少數的美國企業或者是企業制造業聯盟出于競爭的需要而不顧環境保護這樣一項大的國際責任來發起301調查,中國政府會積極地應對,我們也會積極采取措施,支持企業參與國際訴訟,支持行業協會參與國際訴訟。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中國支持新能源發展的政策都是按照世貿組織的要求和國際規范做的。我們會在加強環境和資源保護,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支持新興產業發展的總體框架下,進一步按照國際規范去做,同時支持企業和行業協會參與國際訴訟。
剛才你也提到最近一段時間中國的“雙反”案例比較多,我們也想重申,由于中國國際貿易地位的變化,在中國貿易占到全球貿易近10%的規模的情況下,我們發起“雙反”調查和貿易救濟措施會成為一個常態,它背后反映的是國家的競爭和企業的競爭。我們支持企業參與到國家競爭、企業競爭、產業競爭中去,同時我們也會按照互利共贏的要求,促進我們國家的產業和國外產業合作。希望中美兩國在新能源產業方面,通過即將召開的綠博會加強技術環節的交流和合作,中美在加強技術轉讓方面的合作空間是巨大的,我想合作的領域應當遠遠大于沖突的領域。
謝謝大家。
來源:商務部網站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