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控走向:尋找改善民生與促進發展的平衡點
前不久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了明年工作。“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赫然在列,盡管只有短短的13個字,但對于房地產市場而言分量極重。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德水說,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可以解決中低收入群體和社會夾心層住房需求,有效地遏制商品房價格,把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保持在合理水平上,對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是有利的。
住房城鄉建設部日前發出通知,明年計劃安排保障性住房和各類棚戶區改造住房1000萬套,這一數額大大超過此前的市場預期。
人們對保障性安居工程寄予極大期望。秦虹說:“需要制定一個低收入者住房的保障比例且長期執行,可以穩定低收入者的預期。”
更多的人開始思考如何定位房地產業的功能和屬性。城鎮化推進中,房地產市場對一國GDP增長的貢獻度會日益提高,其支柱產業的地位凸顯。但是,它更應發揮改善民生的作用,支柱產業不能成為不調控的理由。
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迫切需要制度的建設。秦虹說:“短期內大規模地增大土地供應有利于緩解市場供求緊張關系,但如果能建立一個及時反映市場需求變化的土地市場制度將使市場調節更為有效;通過銀行窗口指導控制對房地產企業的貸款規模是執行信貸政策的重要手段,但建立一個能夠讓企業自我承擔風險的房地產金融制度更為合理;強制性的行政干預市場,不如建立一個能夠自動調節住房資源占有和收益分配的房地產稅收制度更為公平。”
改變以投資帶動經濟增長模式,消除“土地財政”魔咒,拓寬民間投資渠道,加快推進房產稅試點,從制度入手推動樓市調控走出“調調漲漲”的怪圈,就會實現群眾住有所居的目標,為經濟發展提供可持續支撐。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明年經濟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會議。會議提出,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
來源:新華網 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