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的汽車市場還有很大潛力。例如,東京目前每千人擁有小汽車600輛,歐盟15國千人汽車保有量為580多輛,美國則高達千人擁有小汽車700多輛。而目前中國平均每千人擁有小汽車為50輛,只相當于美國上個世紀初的水平。不要說達到美國的水平,只要達到目前世界平均水平,即每千人擁有小汽車近150輛的水平,中國目前的汽車產銷量也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同時,政策的推動也是2009年和2010年中國汽車市場突飛猛進的一個主要原因。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全球汽車市場都進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甚至一些大型跨國汽車巨頭破產、重組。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刺激國內經濟,國家拿出4萬億元資金推出了經濟振興計劃,汽車產業成為其中重要一項。購置稅減免以及相關補貼等優惠政策的出臺,使國內汽車銷售不但沒有減退,而且達到一個歷史新高。
另外,2011年購置稅減免政策將到期,很多消費者擔心優惠政策將取消,因此在年底前扎堆購車。而目前傳得沸沸揚揚的北京將限車、限牌的傳言也使得很多消費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提前進行了自己的購車計劃。
買起來容易 用起來難
汽車的高速增長讓中國快步進入了汽車社會,而這種高速增長也帶來了經濟和社會問題,其中能源短缺、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已成為汽車產業可持續增長的三大制約因素。
小汽車所帶來的問題,從它被消費者購買那一刻起就已經產生了。面對汽車銷售的高增長,乃至業界對今后中國汽車市場發展更加樂觀的預測,都忽略的一個問題,就是小汽車不是買完就完了,更多的問題是集中在它的使用過程中,而這一過程必然擺脫不了這樣三個問題:一是我國“人多地少”,無法容納這么多汽車;二是中國沒有足夠石油,來為這么多汽車提供燃料;三是城市環境容量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