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機時代,任重道遠
后金融危機——這是委員們與記者交流時屢屢提到的一個詞。他們普遍認為,盡管去年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取得積極成效,但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仍未消除,后金融危機時期中國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依然很嚴峻。
“雖然中國經濟已走出了最低谷,企穩回升的勢頭明顯,但今年的出口形勢還是不容樂觀。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仍然是結構調整的問題,相信這也會成為本屆兩會最受委員和代表們關注的問題之一。”被問及當前發展形勢時,賈康委員的回答簡潔明了。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梁季陽委員認為,雖然國際金融危機的陰霾正逐漸散去,但我國經濟回升的基礎仍不牢固,全國乃至全球的經濟形勢非常復雜,后金融危機時代世界經濟的復蘇和前景面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
除了經濟界、科技界的委員,其他界別的委員也談及后金融危機時代對中國社會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去年我國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目前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剛剛起步。我們很關注國家在貸款控制、低碳經濟、防止通貨膨脹等方面的舉措,這些都是后金融危機時期應當著力的方向。”楊瀾委員說。
今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委員們紛紛認為,今年也是為“十二五”規劃啟動實施奠定良好基礎的重要一年。“雖然經濟不是我所熟知的領域,但從當前國際形勢及中央領導人的重要講話中都能把握到,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將成為新形勢下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和戰略轉型的新方向。我們對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充滿信心。”杜黎明委員說。
(“探營”印象二)受采訪時間匆忙所限,采訪中關于經濟形勢、發展方式轉變等話題來不及深入展開。盡管經濟問題并非所有委員專長,但記者仍從與委員們的對話中深切體會到他們的大局觀,面對金融危機沖擊的強烈憂患意識和危機感,以及戰勝困難的堅定信心。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成為新熱點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成為今年兩會政協委員們關注的一個新熱點。
“前不久胡錦濤總書記就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出具體意見,這肯定是未來一段時期我國發展道路上最重要的任務和課題。經濟轉型是未來幾年我國將面臨的艱巨任務。”杜黎明委員說。
梁季陽委員坦言,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比較緩慢,經濟增長方式始終沒有太大變化,對投資的依賴還很大,存在投資過度的問題。經濟增長能否保持一定的水平,能否實現可持續的增長,可能還有待觀察。
面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委員們認為,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新興科技將有助于節能減排,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提升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轉型成功才能在后金融危機市場贏得發展先機。發展低碳經濟,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投資、出口主導向消費主導的戰略性轉變,是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重要任務。”楊瀾說。
一些經濟界委員表示,企業技術水平的提升和管理上的開拓創新也是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任務。
(“探營”印象三)一場小雪之后的北京艷陽高照,初顯春意。“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得到了委員的高度關注和認同,這是探營給記者留下的深刻印象。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國將走向何方?在委員們的意見和建議中,在智慧和力量的凝聚過程里,我們堅信,中國的未來之路將走得更穩更好。
(來源:新華網 編輯:小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