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象3
經銷商轉型遭遇困難
亂象表現:本業不行改做租賃
開展汽車租賃一直是4S店多年希望拓展的領域,由于高額資本的壓力、信用體系的不健全、業內統一規則的缺失,提供汽車租賃服務在4S店內并不多見。然而隨著北京剛剛出臺的汽車限購令所帶來的壓力,汽車經銷商不得不開始重視和開展此項業務,公司旗下二手車能否用于租賃、新車搖號時間影響規模建設、與專業租車公司的競爭這些都是汽車經銷商飯桌上要考慮的問題。
轉型初衷:限制少門檻低
東風雪鐵龍萬泉店的總經理高金紅告訴記者,限購政策一經公布,新車銷售已不能再作為主力市場。許多經銷商都會想到拓展汽車租賃市場。而萬泉店剛好有20-30輛左右的閑置車輛可以調配,資源充足。至于審批方面,運輸局對于經銷商租車并未有類似專業租車公司及駕校的指標規定,如運輸局對租車公司的車輛數目最高限制為6.6萬輛,而駕校則為8000輛,而對經銷商卻暫沒有相關規定。
元豐正通集團董事長吳敬芝也有意涉足租車業務,她表示,汽車租賃一直是4S店允許的業務,不需要經過特別的審批,相關部門對經銷商門檻的要求也不是很嚴格。
轉型之難:租賃運營成本高
拓展租車業務雖看似美好,可一旦運營起來,同樣會面臨各種困難。吳敬芝表示,目前可以明確的是,4S店名下的庫存新車可以用來做租賃業務,但是如果要擴大租賃汽車的規模,新車就必先參加搖號,政策中指標額度個人占88%,營運小客車占2%,其他單位占10%,4S店開展租賃業務應占24萬輛指標的2%,所以目前哪家店擁有的新車多,對于開展汽車租賃業務就越有利。
針對二手車目前則沒有細則,所以4S店旗下的二手車能否直接開展租賃業務現在并不確定。
出于同樣的考慮,也有一些經銷商不敢輕易有涉足租車領域的計劃。如斯柯達福潤店,該店總經理顧曉華表示,目前經銷商在租車方面尚不成熟,投入太大,且規模融資的風險不易控制。很多經銷商已經建立了自己的租賃公司,很有實力,競爭會很激烈。而且,運營車輛同樣受限購管制,畢竟只有2%的指標可以用來運營,因此租車業務并不能代替主流市場。
另外,亞之杰店相關人士也表示,租車業務的投入太大,而且規模大起不來,難以在市場中生存,風險性也較其他業務要大。
轉型展望:仍有利潤亮點
部分有計劃開展租車業務的經銷商表示,涉足這一領域主要還是因為已具備相關資源,無須再投入太多的成本,因此對其市場前景還比較樂觀。但是一旦與專業租賃公司抗衡起來,還是會相對弱勢。而且,許多有閑置車輛的經銷商必定都會開展租車業務,這也將會導致競爭加劇,因此雖然租車可為經銷商帶來一定利潤,但并不寄望于租車業務能成為主力利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