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鑒保障房理念 呼喚普惠性養老院
在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的當前社會,養老就像升學、入園、看病、購房一樣,已經成為民生新熱點。分好這塊蛋糕,關系著廣大老人的切身利益。
在社會養老體系中,機構養老發揮著支撐作用,而具有“托底”功能的公辦養老院更是重中之重。一些地方民政部門的負責人呼吁,希望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為養老床位提供建設支持,引導項目資金進入養老領域,將用于經營的養老資源盡快與市場接軌。
為防止公辦養老院片面逐利,出現角色偏離,陸杰華建議,在國家政策中對“托底”服務比重、“適度自營”的入住標準和收費標準予以明確,劃清底線邊界。
“每一項公共政策的脫胎換骨,都離不開監督的力量?!睆V東省社科院人口與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鄭梓楨建議,公辦養老院可通過網站及時公布輪候情況及入住人員信息,接受社會監督,確保公開、公平、公正。
同時,針對公辦養老院出現的高端化、特權化傾向,業內人士建議,借鑒保障房理念,建設樸素實用的普惠型公辦養老院,既能擴大“托底”容量,又能避免豪華設施“誘人犯罪”。
上海市楊浦區福利院院長譚秋玉說,倘若公辦養老院都建得像保障房一樣,在滿足老人養老需求的同時,又不過分奢華,對于特權老人的吸引力自然也就大打折扣了。
上海市老年學學會秘書長孫鵬鏢認為,內地可充分學習香港的養老經驗,統籌評估不同群體的養老需求。將公辦養老院更多用于“托底”服務,并加強對民辦機構的評估,為老人入住養老院提供咨詢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