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彌漫著各種不信任,很多不信任,就是這樣被擊潰的。醫患關系,有人說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積累的不信任到了爆發的邊緣。有些醫院為了防范醫鬧,醫生和護士帶著頭盔上班;有的患者為防止受到醫生的侵害,會帶著錄音筆前去就診,把醫生說的每一句話錄音準備作為呈堂證供。這樣的普遍性不信任,正是當初一起起“醫鬧”、“亂收費”或“醫療事故”積累起來的。社會中的很多關系都呈現出類似的不信任:官方與民間、企業與消費者、航空公司與乘客、老板與員工等等,不信任下引發了很多沖突。
而家長與幼教間的不信任,也因虐童事件的不斷發生而滋長。很多新聞熱點,都會有一定的延續周期,過后就會被遺忘,可虐童事件不一樣——因為孩子是社會和家庭最軟弱的地方,虐童事件留下的陰影將在公眾心中揮之不去并不斷發酵。熱點也許會很快過去,但焦慮已經在家長們心中扎根。
過去,家長都覺得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很放心,覺得面對那么萌、那么幼小、那么惹人喜愛的小寶貝,即使不是自己的孩子,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們都曾經為人子女,也都會為人父母,人們去疼、去親、去愛、去呵護還來不及,怎么會去虐待可愛的孩子們呢?但虐童事件發生后,這樣的幻覺被打破了,人性之惡遠遠突破了人們的想像力。本該最安全的地方,并不那么安全。本該受到最多呵護的群體,并沒有得到足夠的保障。
不能任由“一天五次埋伏幼兒園”的焦慮在人們心中傳播,這種彌漫的焦慮,需要監管部門給出答案;這樣耿耿于懷、無法安心的心理病,需要制度去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