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彰顯公平正義
董雪飛 在校大學生
在中國,有一種排隊不叫“長龍”叫“蜂擁”。無論出差還是旅行,所到之處的車站、碼頭、銀行或是商場、景區,你都會發現,排隊的現場既不成行也不成列,首尾不明。
我在一個省會城市上大學,人口將近1000萬,其城市交通壓力可想而知。雖然遠不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嚴峻,可在每天的上下班期間和節假日還是顯得有些緊張。舉個例子,本來坐公交車是需要排隊的,但真實情況是沒有人去排隊,公交車剛停,所有的人就一窩蜂地擁了上去,這個時候,比拼的是“實力”,沒有“林黛玉”,也沒有老弱病殘。若是你稍有猶豫,你就會被擠下去。
在我看來,當人們頭腦中都存有“排隊光榮,插隊可恥”的意識時,就不會有插隊的現象了,但這需要一個過程。當還未養成排隊自覺時,政府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認為政府部門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有備無患,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對一些可能出問題的地點如火車站售票窗口前安裝鐵柵欄,并設置單向轉動的三輥閘。二是增加心理干預,加強人們潛意識的認同感。
排隊是對規則和秩序的認可,也是正義與公平的象征,更彰顯了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的文明與精神。中國是禮儀之邦,作為擁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國,切不可因小失大。
綠色通道 真正暢通
郭少琦 合肥 健身教練
我出門工作好些年了,一直發現有這么一個現象:許多長途汽車站的售票窗口都明文大字標注“軍人窗口”、“學生窗口”、甚至“殘疾窗口”,但往往被旅客視若無睹,成為自由插隊的最佳場合,尤其到了春運期間或者長假購票高峰期,放眼望去,這幾支長長的隊伍與旁邊隊伍的人員成分,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區別。
我表哥是軍人,遇到這種情況,只要買票的隊伍不是太長、尚未排出售票大廳的話,無論是否穿著軍裝,他從不刻意強調自己的身份職業以爭取和享受這種“優待”——撥開人群和長龍徑直走到窗口買票;而是靜靜地排隊購票——只有一次,2008年1月,表哥原本就短暫的探親時間又被消耗在路上,望著前面三四百米的隊伍,一身戎裝和兩手行李的他才忍不住快步走到“軍人窗口”前。
其實不光是購票,其他場合的許多“綠色窗口”也是這樣不暢通。其實,政府設置這些“綠色通道”,往往是出于對社會資源的一種調控,對一些崗位和職業人員或社會群體的優待和尊重,也是檢驗公民道德素質的隱形窗口。倘若“綠色通道”不能真正暢通,就會影響社會公德和公民素質的提高,只會得不償失。(辛海天)
從我做起養好習慣
李紅紅 呼和浩特鐵路局 員工
在國外再正常不過的排隊這件事,到了我們身邊卻變得錯綜復雜。“爭上游”、“搶先機”、“裝弱者”、“耍強硬”,各式各樣的插隊方式讓我們排起隊來困難重重。
有的人說:“不是我不想好好排隊,是別人推著你往前‘擠’”。還有人說:“搶購的時候要是按秩序排隊,輪到你這兒就什么也沒有了”。可反過來想想,遇到火災、地震,在一道安全出口前,一堆人擠著出去和有序疏散的生還率哪個高?看來,排隊不排隊,其間的差別不僅僅是文明與秩序,更能體現效率和公平。
中國雖然憑硬實力躋身世界強國,但我們還不能有序排隊。防止插隊不能靠制定硬性法律法規,只能在道德的限度內去規范。衣著華美光鮮代表不了你的素質,只有道德的行為才會讓人看到你的“靚麗”。
整個社會文明素質的提高是一個艱苦的過程,有的人明明懂得插隊不道德,還是照做不誤,其實是因為好習慣沒養成。反而,一個人的壞習慣會波及到周圍人,最終影響“排隊環境”。所以我認為,應該用排隊行為去改善秩序,從我做起,養成良好的排隊習慣。記住一句話:“排好隊講先來后到,想插隊多換位思考。”我希望從自己做起,養成任何時候有序排隊的好習慣,并努力影響身邊的人,一起提升國民素質。(賀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