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存三大疑點
疑點一:銀行員工為何得以違規私賣產品
網友“揭幕者”提出質疑:“華夏銀行說這并非華夏銀行產品,是理財經理私賣別家的信托產品,可見華夏銀行對理財經理的管理多混亂。”記者了解到,按相關規定,銀行員工不允許從事與本職工作無關的其他金融工作,更不允許在銀行辦公場所從事與該銀行毫無關系的產品的推銷。該事件中的銀行員工明顯未遵守規定。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反映,目前銀行對內部一線員工的管理只注重考核業績,而忽略對員工行為合規性的檢查。一線營銷人員如果不安于本銀行提供的待遇收入,就可能利用銀行員工的身份,瞞著本銀行做一些事情,輕則私自代銷其他公司產品,重則私自吸收客戶資金,投放高利貸,做資金販子。據銀行內部人士反映,每家銀行都按規定定期對員工行為進行風險排查,可是所謂的風險排查只是填填表格,甚至是自查。
疑點二:在貴賓室簽約為何沒引起管理人員注意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質疑,為什么這么長的時間,這么多客戶在銀行貴賓室簽了與該銀行沒有任何關系的合同,沒有引起管理人員的注意?并且在該銀行員工的陪同下,多人通過該銀行柜臺將大量款項轉到同一賬戶,經辦的柜員為什么不遵循可疑交易監控的工作原則立即向領導匯報?如果已經匯報,會計部門為什么不追查、不制止?對這些問題,當事銀行均未通過任何渠道發表任何聲明。
質疑三:銀行關門做生意 是否需要外部監管
專家對記者表示,監管當局為什么也沒有發現問題,為什么沒有人對私募基金的宣傳和發售過程進行管理,在銀行購買一個低收益的普通理財產品都要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測試,購買私募基金的人難道就不要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測試嗎?
新聞鏈接
涉案公司負責人曾因金融詐騙被判刑7年
本報記者了解得知,涉案的“通商國銀資產管理公司”2011年在北京豐臺注冊,其依據《合伙企業法》發行的“有限合伙基金”,這種基金有別于傳統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E),“我們稱之為‘明投暗貸’,承諾固定回報。這種資產管理公司,區一級工商局即可核發,5000萬的注冊資本通過工商代理,成本在30萬~50萬左右。”北京優選財富相關專家告訴記者。
而更為蹊蹺的是,涉案的通商國銀和中鼎富國投資基金的法人都是魏小琛,其幕后老板是魏小琛哥哥魏辰陽和妻子劉晰。據了解,魏辰陽曾因金融詐騙被判刑7年,出獄漂白身份更名魏辰陽(真名未知)。有網友爆料稱,“中鼎財富1個月不到,注冊了7個有限合伙企業,這擺明是準備大干一場然后跑路。”
記者多方了解得知,2011年就有河南本地的投資者舉報魏辰陽在當地的擔保公司——通商擔保。該公司“在公司里到處懸掛著部分政府領導出席通商擔保各類會議的照片,先造聲勢,再向客戶強調其融資的合法性,以高利息為誘餌,以投資擔保為幌子,與客戶簽訂協議,騙取資金上數億”。
專家觀點
或掀銀行營銷崗整頓風暴
記者向有關金融專家了解該“中鼎財富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入伙計劃”的產品性質,專家表示,通過前期媒體報道和目前網上反映的情況來看,在投資人提供的所有合同上,都沒有銀行的名字和公章,那么從產品性質看,這很可能是一個私募基金,并且有可能涉嫌非法集資,該私募基金肯定不是銀行的產品,銀行也不可能代銷這么不靠譜的項目,但作為一個管理嚴密的金融機構、一家上市公司,銀行在對員工的管理上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該產品不是信托,資金也不在華夏銀行托管;華夏銀行說是理財經理私下推銷給自己服務的客戶,這在銀行業并不是個別行為。”有專家認為,此事可能掀起銀行業對基層營銷崗的一次整頓風暴。
昨日,名為“金融圈風云”的微博發出了“華夏銀行出了點事,現在分行貸款只要超過一個億,總行必須介入項目審核、審批”的言論,對此,華夏銀行未作回應。(記者李婧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