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華南師范大學大學城校區(qū),記者算了一筆賬:以華師大學城校區(qū)四人一間宿舍為例,如每間宿舍配套一部2000元左右標準的空調,4200間宿舍共需840萬元購置費。這并不包括安裝及配套電表等投入費用。
三類學校,三樣待遇,難怪廣工、華農、華師要成為“難兄難弟”了。
全國政協(xié)委員、九三學社副主席邵鴻認為,大量的資源掌握在教育部以及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手上,以名目繁多的項目形式加以支配。學校自主權談不上,各種經費必須向主管部門獲取;而學校要拿這筆錢,必須按照上級主管部門的意圖和框架來辦學和申請,又必然會出現(xiàn)千校一面的情況,不利于教育多元化。如果生均經費能夠落實到學校,錢怎么用就是學校自己的事,教育主管部門不插手,只要負責評估考核即可。高校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發(fā)展自己的特色學科,去辦自己想辦的事情,這樣高校的辦學自主權才真正是實的。
糾結
電容負荷&貧富分化
“我兩年前就想到這個問題了,這些孩子在娘肚子的時候就享受空調,到了大學,突然讓他們斷了空調,換作是我,也受不了。”說這番話的,是華南師大后勤管理處處長。
這位處長說,就在兩天前,他就被幾個女生團團圍住,“逼問”何時可以裝空調。“可是,裝空調是一件大事,它關涉到資金審批、電容量擴充、線路改造、安裝方式、維修管理、環(huán)保節(jié)能等許多問題。可謂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該處長解釋,“相比校園無線網絡,工程量大多了。”
而在華師石牌橋校區(qū),因為11座宿舍均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舊樓,有的甚至為五十年代的樓房,當時建設配套的電容不足以承受增裝空調后的負荷。如果將11棟老宿舍樓的電容全部進行改造,需投入費用約為1000萬元。
華南師范大學宿舍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劉新秀說,因為石牌橋校區(qū)地處繁華地段,周圍都是商業(yè)大廈或大型樓盤,這些機團單位將天河區(qū)的電量基本分配完畢,“只有實現(xiàn)增容后,才可以考慮安裝空調。但這不是華師一家可以說了算的事。目前,我們也在向天河區(qū)供電部門申請增容,但還沒有批復下來,因為轄區(qū)的變壓器也有一定的負荷量”。
除了客觀限制,還有一個不好說出口的問題也成為高校的考慮因素。
廣東工業(yè)大學宣傳部負責人說:根據(jù)物價局收費文件相關規(guī)定,宿舍裝空調后,宿舍費可多收200元,這對于一部分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學生來說根本不算什么問題,但是對于家庭條件困難的學生來說,這就不是一件好事。“使用空調后的電費分攤問題,可能成為學生之間難以協(xié)調的事”。
華師也曾考慮安排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的學生集中住在不裝空調的宿舍里。“但以家庭經濟條件把學生截然分開,會不會造成貧富分化?”有老師這樣擔心。
經驗
自籌資金分批安裝
沒裝空調的學校顧慮重重,那么已經裝了的學校是怎么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