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社會更誠信:構筑覆蓋全社會的信用體系
誠信,是支撐現代經濟的柱石之一。商品造假、金融欺詐……種種商業失信行為,腐蝕社會肌體,甚至讓人與人之間都喪失信任。
本次方案采取一攬子措施,積極構筑覆蓋全社會的信用體系,加強政務誠信,力促社會誠信:
——推動建立統一的信用信息平臺,逐步納入金融、工商登記、稅收繳納、社保繳費、交通違章等信用信息。這意味著我國將打造一個覆蓋全社會的信用平臺,并將分散在各部門的信息實現統一共享,這是信用建設的有效途徑。
——建立以公民身份證號碼和組織機構代碼為基礎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這意味著每個人將具有一個嶄新的信用代碼,這是信用建設的有力保障。
——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完善信息網絡、金融賬戶等實名登記制度和現金管理制度。這意味著房產等財產信息更加透明,這是信用建設的基本前提。
全國信用管理師職業資格認證專家委員會委員尚和平表示,這是一個關于社會誠信的頂層設計,從而形成“平臺”“信息統一”“個人信用代碼”“不動產登記”等相互統一的基礎架構,將是我國誠信體系建設的一大跨越,具有深遠的時代意義。
“守信得利,失信受罰”。當前,國際上一些國家的個人均具有唯一社會安全號碼,其信用記錄跟隨每個公民一輩子。此次,建立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制度,是一大突破。
“國無信不立,具備一套完整的誠信體系,也是國家富強、社會和諧的有效保障。”全國人大代表、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能源環保研究所所長趙立欣表示,“無論是官員,還是老百姓,都一視同仁,該納入的信息都要納入。”
山西皇城相府集團董事長張家勝代表說,構筑誠信體系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要條件,要通過誠信體系的制度化,來塑造誠信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