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風務實”。今年兩會有“四多”:脫稿講話多、提問題多、對話共鳴多、講民生多。
這里有代表向部長的“問政”: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黔江區委書記楊宏偉向水利部部長送上農民“四盼”:一盼農村多建小水利;二盼喝上干凈自來水;三盼建好河堤,保護農民增收致富成果;四盼治理水土流失。
這里有代表之間的“激辯”:“治堵該不該增車位”,一個說“應增建停車設施,并鼓勵民營企業經營”:一個說“停車位不應增加,應加強管理。”馬振川和梁偉,兩位全國人大代表討論熱烈。
這里還有網民與代表們的“交鋒”:一個“打擊犯罪、服務群眾”話題,12家門戶網站的網民與三位公安系統代表“華山論劍”。
……
務實求真,不辱使命,成為代表委員們的心聲。
——“文風扎實”。本次兩會,從大會報告到代表委員發言,無不追求文字凝練、內容扎實。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證監會吉林監管局局長萬玲玲說,文以“實”為貴,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以翔實的數據和凝練的表述對過去五年進行了總結,對未來提出展望。其中的民生安排都是扎扎實實的措施。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中醫學院司富春說:“各項報告、決議草案等其他文字材料都‘瘦身’了,重點卻更突出了。分組討論中,我注意到,發言稿都在千字左右,直奔主題,言簡意賅。”
……
兩會不僅是集聚民智民意的高臺,也是轉變作風的窗口。清風正氣中,匯聚破解難題、推進改革發展的力量。
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遼源市市長金育輝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進入關鍵期。改革需要沖破利益的藩籬,民生改善要有更高標準,這都需要領導干部有過硬的作風和本領。
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說,抓作風在黨的歷史上一以貫之,有著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傳統。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從群眾最有切身感受的作風問題入手,既反映了群眾的愿望,又為實現黨的目標使命創造條件。
從黨的十八大到兩會,黨的主張轉化為國家意志。從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到兩會在轉變作風上的共識,中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集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