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積壓商品房 3到5年就夠了
資源開發型新興城市,大多流傳有一夜暴富的神話。前些年煤炭價格接連上漲,造就了一批千萬、億萬級富翁。鄂爾多斯是一個西部二、三線城市,投資渠道狹窄,同全國其它城市一樣,“不差錢”的鄂爾多斯人也把目光瞄準了買房。
社會財富快速增長,本地資金大量涌入,很快帶動起鄂爾多斯房價上漲和房地產業擴張,高峰期有400多家房地產企業云集鄂爾多斯。2011年鄂爾多斯房地產開始遇冷,房價開始回落,“樓市全面崩盤”等傳言一度甚囂塵上。
如何看待外界的傳言和解讀?
廉素說,鄂爾多斯前些年房地產搞得是多了一些,但沒有外界說的那么嚴重。據統計,目前市場沒有賣掉的房子有4.8萬套。鄂爾多斯這幾年每年新增5萬人,可產生新的住房剛需,加上部分房子可轉化為保障性住房,消化鄂爾多斯積壓商品房,3到5年時間就夠了。他還告訴記者,鄂爾多斯從事房地產的企業大多有其它產業做支撐,總體風險可控。
廉素認為,前些年中國房地產市場比較火爆,各地紛紛上馬房地產項目。在全國房地產業都處于過熱的情況下,要求鄂爾多斯保持理性,是不現實的。對于任何事物都需要辯證地看,不宜簡單用現在的眼光去打量歷史。
“關鍵是遇到問題怎么辦?”廉素告訴記者,這些年鄂爾多斯采取了系列調控舉措,引導開發企業合理降價促銷,引導外來企業團購職工住房,政府回購部分商品房作為保障房,促進商品房銷售和資金回籠,減輕企業資金周轉壓力,防范資金鏈斷裂風險。
除此之外,還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規范。在測算和監控住房需求、推進保障性住房以及舊城改造等項目的基礎上,鄂爾多斯已暫停新建商品房土地供應,中心城區從2012年開始三年內禁止批建新的商品房開發項目。
權威部門的調研報告評價說,“社會上關于鄂爾多斯‘樓市全面崩盤’的傳聞,雖有一些事實依據,但明顯夸大其詞。”鄂爾多斯市采取的樓市調控措施,“從短期看有利于調節市場供求關系,避免商品房積壓繼續擴大;從長期看有利于優化房地產業發展格局,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10年綠化植被覆蓋率達75% ,鄂爾多斯市原來溝壑縱橫的水土流失區如今種上了植被,得到了有效治理(資料圖片)
城鎮化的關鍵因素是“人”
鄂爾多斯曾是一個以農牧業為主的城市,城鎮化相對比較滯后。進入新世紀,鄂爾多斯在快速推進工業化的過程中,原有城鎮體系不能滿足發展需求,老城區東勝23平方公里面積上曾擁擠著30萬人。
然而資源型城市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經常出現重城輕人、重建設輕產業、重硬件輕軟件等問題,導致人進了城無事可做、生活沒有保障等問題。鄂爾多斯如何走出這種“陷阱”?
遵循“舊城改造、新區建設”思路,構筑“一市三區、兩個組團”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這是鄂爾多斯成功探索出來的一條路徑。廉素說,關鍵是處理好“城”與“人”的關系。一是“城”與“城鎮居民”的關系。在城市空間適度拓展的同時,注重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和品味,實現宜居宜業。2005年以來,全市新增城鎮綠地8000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和綠地率分別達到40.5%和36.5%,建成自治區級園林城。同時,規劃建設了博物館、圖書館、大劇院、文化藝術中心等公共文化設施。二是處理好“農牧民”與“城”的關系。“進城農牧民只有找到一份工作,有了穩定的收入,享受其他市民同等水平的社保和公共服務,才算真正進了城,才能有尊嚴的生活。” 為引導農牧區富余勞動力有序向城鎮和二、三產業轉移,鄂爾多斯配套實施了“四個一”政策:無償給進城農牧民提供一套70平方米的住房;確保每個進城家庭至少有一個人就業;給進城農牧民每人上一份社保,享受城里人同樣待遇;還發放一份補貼。
康巴什是鄂爾多斯規劃建設的新城區,也就是一度被輿論炒作為“有城無人”的所謂“鬼城”。記者采訪中隨處詢問當地居民的看法,他們都反感這樣的說法,一位來自北京的投資電子產品研究生產的大型企業負責人說,我就住在康巴什,環境、空氣和房子都不錯,生活很方便。有不少康巴什人表示,像一些大城市擁擠的生活并不是最幸福的,這里更宜居。
廉素向記者列舉了一組數字:康巴什目前已有10萬常住人口,與康巴什連為一體的伊金霍洛旗阿勒騰席熱鎮有近20萬人,相距不到20公里的東勝有60萬人。廉素說,未來城市的空間規模不會擴大,但人口還會增加。目前正在加緊完善配套服務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所謂“鬼城”、“空城”的說法是對康巴什的誤讀。鄂爾多斯與其他一些城市的人一樣,很多家庭都擁有兩套以上住房,上班就近住,周末和節假日住在條件好的遠處,全國其他地方都有類似的情況。這是人的生活水平和居住需求提高的表現。“任何一個城市的發展都需一個過程。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康巴什這樣的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