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案:
區人大代表
曾找人頂包
在辦案過程中,康某某還找來了一位師傅“頂包”,這一度拖了案件的辦結進度。
但經過反復調查取證,在現場錄像和監測報告等一系列鐵證面前,康某某最終承認了違法事實。
那么,作為村支書和區人大代表,為什么鋌而走險呢?
“主要是利潤大,違法成本低,所以他們就不怕?!甭钩菂^環保局環境監察大隊有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從未停過對非法水轉鼓的打擊。
該負責人說,2008年,隨著《溫州市鹿城區人民政府關于制革基地限期停止運行的通告》的出臺,鹿城區西部的洞橋、前京、十里、巖門和下岸五大制革基地數千只轉鼓偃旗息鼓。
但由于制革加工有豐厚的利潤,受利益驅使,藤橋鎮下岸村的一些非法制革加工戶鋌而走險,頂風從事非法生產。
“光去年1~7月,對藤橋下岸非法制革加工的廢水污染環境投訴和舉報就有近100起。”該負責人介紹說。
延伸:
作坊違法成本低,鋌而走險
環保部門取證難,不夠給力
區人大代表開制革作坊,偷排污水,這在當地只是一個縮影。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針對“水轉鼓”泛濫成災的問題當地環保部門也治理過很多次了,但卻始終無法解決問題。環保前腳剛走,他們后腳就開始修復轉鼓,這速度簡直驚人,第二天依然如故,回回都是這樣,絕對是打不死的“小強”。
為什么鹿城區的非法水轉鼓屢禁不止,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呢?
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制革行業是溫州的傳統行業,這使得非法的企業得到了更大的生存空間,其利潤也得到了更大的膨脹。另外,是因為在行政案件上的取證對象難以確認。我們發現污染點,但追究到個人并對其進行處罰是我們的短板,因為行政部門在違法企業人員的控制上是沒有職權的,我們只能對違法設備進行拆除,在人員控制這方面我們就需要其他部門的介入了。”
目前,為解決該問題,鹿城環保部門已專門成立打擊非法制革專案組,實行24小時辦案制,也歡迎市民監督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