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減有增,在“舍”與“得”之間蓄力
經濟向好,北京實現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
北京在“調減、調限”的同時,更加關注“調增、調升”因素。
細讀上半年經濟數據,我們發現,在速度減緩的背后,還有喜人的“五增一降”,體現經濟效益增長,快于經濟總量增長:
企業利潤增了。1至5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2.9%,限額以上服務業企業利潤增長27.3%,均快于同期增加值增速。
消費品零售額增了。在樓車雙調,機動車銷售量下降五成、商品住宅銷售面積下降二成的情況下,北京優化內需支撐,啟動多元消費,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23%。其中僅通訊器材一項就增長了52.7%,旅游業持續走高,過多依賴房地產和汽車市場的格局正加緊調整。
財政收入增了。上半年地方財政收入實現1654億元,增長27.9%,完成全年計劃任務的64.5%。
群眾收入增了。上半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增長10.1%和12.4%,為近年來較高水平。半年間,北京啟動社會保障“新六線”聯動上調機制,新增51.5億元,提高低收入群體待遇,惠及283萬群眾。
服務業比重增了。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2%,占GDP的比重達到76.9%,服務引領制造態勢明顯。現代制造業中,高端制造業增勢明顯,其中醫藥、通用設備、交通運輸設備等高端制造業分別增長25.8%、20.4%和18.4%,工業研發、制造、總部一體化發展趨勢明顯。
能耗下降了。節能減排推進,一季度萬元GDP能耗下降8.4%,1至5月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9.6%;各項污染物濃度全面下降,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北京市發改委主任張工說:“該‘舍’的,我們舍了。而‘舍’,是為了更好的‘得’。”北京通過調整,還得了什么?